1 |
汪新福,朱光华,吴瑜光,沈新尹;北京城区北部冬、夏季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J];大气科学;1990年02期 |
2 |
陈建平;何时缚住苍龙──银川大气中的化学成分及污染程度[J];宁夏科技;1994年03期 |
3 |
董德明,于连生,刘森,李何,李雷鸣,黄世栋;大气悬浮颗粒中一些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J];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3期 |
4 |
刘广深,洪业汤,朴河春,曾毅强;贵阳城、郊近地面大气颗粒物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J];矿物学报;1996年04期 |
5 |
张仁健,王明星,胡非,徐永福;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01期 |
6 |
姚加钦;赵贤四;朱惠刚;;小鼠微核试验检测大气颗粒物致突变性[J];上海环境科学;1993年03期 |
7 |
陈建平;银川市大气颗粒物中有害成分的污染状况及其分布规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8 |
高焰,王东海,林玉斌,李建议,孔庆珍;超声浸取预处理-流动注射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大气颗粒物中Pb和Cd[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3年02期 |
9 |
张婷婷;谭培功;蒋海威;;我国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4期 |
10 |
郑文霞,孙庆瑞,张完白,周福民;北京大气气溶胶中碱性成分的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1期 |
11 |
李祚泳,丁恒康,丁晶;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BP网络权重分析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2 |
胡健,张国平,刘丛强;固相萃取柱净化-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气中多环芳烃[J];地球与环境;2004年Z1期 |
13 |
周晓霞;;微波消解法在粉尘污染物元素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7年16期 |
14 |
王琳,张峰,宋国新,吴蓓莉,陈建民;CS_2在大气颗粒物表面上的催化氧化反应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5 |
李怡;朱彤;;大气颗粒物致机体损伤的OH自由基机制[J];生态毒理学报;2007年02期 |
16 |
时宗波,邵龙义,T.P.Jones,A.G.Whittaker,R.J.Richards,张鹏飞;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J];科学通报;2004年07期 |
17 |
贾陈忠,秦巧燕,李克华;荆州市大气颗粒物粒径及化学元素组成特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8 |
李先国;范莹;冯丽娟;;化学质量平衡受体模型及其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9 |
包良满;贾彦彦;雷前涛;刘江峰;李晓林;张元勋;张桂林;李燕;刘卫;;大气颗粒物中轻元素的PIGE分析[J];核技术;2011年07期 |
20 |
邵敏;赵美萍;;气候变化中的化学问题[J];大学化学;2006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