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爪哇盆地构造格架分析
【摘要】:东北爪哇盆地最初是一个弧后盆地,直接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有关,海浸沉积充填在断裂系统的沉降区,挤压应力影响了上第三系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在东北爪哇盆地发育四个主要构造沉积演化单元:裂谷前基底、同裂谷期单元、挤压与凹陷单元、晚期挤压单元。东北爪哇盆地由一系列交替出现的北东走向构造高地和凹陷组成,其中隆起的断块一侧的边界以张性正断层为界。从总体形态来看,构造线向西收敛,向东北撒开。两个被断裂复杂化的走向为北东的凹槽体系为:西南部的图班(Tuban)地堑和东北部的马萨伦博(Masaeembo)凹陷、东弗洛伦斯凹陷,在东南有走向东西的北马都纳凹陷、南马都纳凹陷。默腊土斯海脊和拉乌特海脊分别从加里曼丹东南的默腊土斯山和拉乌特岛向西南延伸到爪哇海,它们可能是残余岛弧系的一部分,由超基性岩组成。巴韦安隆起顶部的巴韦安岛由第三纪碱性的火山岩组成,向西南倾没,并似乎与爪哇北部的穆里阿死火山相连,东西走向的马都拉海脊,在西南从东北爪哇的南望复背斜开始,向东延伸穿过马都拉岛和甘尼安岛进入佛罗勒斯海,并倾伏于老的海脊之下,这条海脊的核心由南望层的海相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物组成。该层于中-晚中新世第一次褶皱变形,而后在更新世期间,当马都拉岛和南望复背斜从海中出露时再次褶皱,在此褶皱带以北,还有少数其它与拉乌特海洋平行的高地,但都延伸不远。东北爪哇盆地的构造是前第三系基底地形的继承性构造,在海上区域,当始新世到渐新世前的库荣组沉积时,北东走向的断层是活动的,其中部分断层在上新世和第四纪造陆运动期间又复活,另一些在整个第三纪沉积期间表现为生长断层,沿主要断层发生左旋运动的证据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