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凹陷留西地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含油性
【摘要】:留西地区位于留西-大王庄鼻状构造的南部,留路同沉积大断层控制了本区的沉积,该地区铲式扇断裂系统为本区提供了东高西低、东陡西缓的古地形背景和较大的沉积物可容空间,来自东部献县凸起的碎屑物质经过较短距离的搬运进入湖区,形成了本区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岩心观察为切入点,识别出河口坝、水下分流水道、席状砂、远砂坝、水道间等沉积微相,分析多条测井曲线(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微电极、电阻率)与岩心的对应关系,从而明确了岩心微相与测井相的对应关系。根据测井相分析各种沉积微相的岩性、电性、物性、含油性的相互关系,通过研究:河口坝为最好的储集体,以下为水下分流水道、席状砂、远砂坝。其岩石类型为细粒长石砂岩,物性为中孔中渗,孔隙为次生孔隙类型。其产能的高低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类型。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部分发育不全,主体为前缘亚相部分,平原与前缘的界限受控于次一级断裂。古地形影响了平原分流水道位置、三角洲前缘朵叶体展布。受后期断层影响,辫状河三角洲古埋深形成北高南低的坡形分布特征,北部地区断层发育,破碎严重,形成以构造为主的油气藏。南部地区埋深大,断层不发育,容易形成岩性油气藏。沉积地质学的研究为该地区岩性油藏的发现、上交××××万吨的储量以及后期的开发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