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巢湖下三叠统剖面研究
【摘要】:安徽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在中国南方,乃至全球早三叠世沉积记录中,是首屈一指的良好代表性地层序列,也是我国早三叠世地层研究的经典剖面。由于其特殊的古构造和古地理位置,早三叠世地层记录十分完整,各类化石也是区域上最为丰富、序列最为完整的。本文简要介绍了本区下三叠统基本发育特点及研究历史和现状,详细列述了巢湖地区早三叠世地层序列,归纳和总结了区域岩石地层及岩性旋回特征、菊石和牙形石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碳氧同位地层等最新研究成果。由于本区下三叠统良好的地层记录和较好的研究成果,巢湖剖面不仅被作为中国年代地层表中下三叠统“巢湖阶”的命名地,而也被提议为全球印度阶—奥伦尼克阶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
|
|
|
1 |
赵来时,童金南,Orchard M.J.,左景勋;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分带及其全球对比[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
2 |
赵来时;童金南;孙知明;常德峰;张克信;张素新;Mike J.Orchard;;安徽巢湖平顶山西坡剖面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界线层高分辨率牙形石生物地层[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3 |
朱露;胡明毅;段健;侯慧敏;;四川盆地西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沉积相研究[J];海洋石油;2010年01期 |
4 |
李文茂;李国蓉;张天操;李弢;金小燕;周大志;;川东南庙高寺—二里场地区嘉陵江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J];海相油气地质;2010年02期 |
5 |
赵安坤;周文;赵冠军;周秋媚;何胡军;;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控制因素[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年04期 |
6 |
牟崇健;广州地区下三叠统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层学杂志;1989年03期 |
7 |
王安德
,汪恒定;安徽宁国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1期 |
8 |
童金南,赵来时,左景勋,Hans J.Hansen,Yuri D.Zakharov;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9 |
陈德泉;;藏北西双湖地区下三叠统的新认识[J];地质通报;1987年01期 |
10 |
姜月华;岳文浙;业治铮;魏乃颐;;蠕虫状灰岩特征和成因新探[J];矿物岩石;1992年01期 |
11 |
张以茀;玉树构造带北缘下三叠统底界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J];青海国土经略;1994年01期 |
12 |
童金南,李红丽;江苏无锡嵩山下三叠统层序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1996年04期 |
13 |
蒋武,罗玉琼,陆廷清,田传荣;四川盆地下三叠统牙形刺及其油气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1期 |
14 |
赵来时,童金南,左景勋;安徽巢湖平顶山下三叠统牙形石生物地层序列[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15 |
陈楚震;我国西南地区三叠系的下界[J];地层学杂志;1978年02期 |
16 |
童金南;安徽巢县下三叠统层序地层研究[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7年02期 |
17 |
时国;喻美艺;;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遗迹化石的新材料[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8 |
张舜新;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的新认识[J];现代地质;1990年02期 |
19 |
杨道政;李金华;桂建斌;;湖北广济早三叠世遗迹化石及其古环境意义[J];资源环境与工程;1992年01期 |
20 |
王尚彦;贵州青岩地区下三叠统安顺组与生物有关的孔洞及其成因类型[J];贵州地质;198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