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子宗群时代的讨论
【摘要】:正 林子宗群一名是从李璞(1955)“林子宗火山岩”演变而来。原指发育在林周地区的一套火山岩为主夹碎屑岩、泥岩地层,时代为白垩纪。1964年全国地层会议称该套地层为“林子宗组”时代置于晚白垩纪,1973年西藏地质三队称其为“林周群”但包括了下伏地层原塔克那组,时代仍置于晚白垩世。1990年西
|
|
|
|
1 |
程立人;张以春;;对林子宗群时代的讨论[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
2 |
许俊文;;苏家河群时代新认识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8)[C];1992年 |
3 |
李伟;朱昌保;;DD-1仪器问题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
4 |
何伟相;黄文虹;;富城岩体、珠兰埠岩体的对比和侵位年代的讨论[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
5 |
李曰俊;李良辰;买光荣;罗俊成;;关于塔里木盆地基底的初步讨论[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
6 |
刘绮亮;李世愚;滕春凯;黎在良;;边界元方法讨论几种典型构造[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
7 |
钱七虎;;总结[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
8 |
冯绚敏;叶秀薇;万永芳;;地下流体与地震信息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
9 |
张青荣;陈绍绪;;地震活动基本特性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
10 |
李金高;王全海;;关于冈底斯成矿带某些成矿问题的讨论[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