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R资料在ENSO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正本文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采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海温和OLR资料,对热带太平洋OLR标准化距平场作和同一区域海温距平场作SVD,重点分析了两个物理量场第一模态时间和空间的特征.分析结果如下:两物理量场前五个模态时间分量的相关达到0.69以上,信度达到99.9%.因此,热带太平洋OLR与SST场是高度相关的,OLR能够反映出SST的变化趋势.其中第一模态解释协方差贡献为83.9%,能够反映了两场的基本特征.
|
|
|
|
1 |
江吉喜,范梅珠;ENSO的气象卫星监测方法[J];热带气象学报;2000年02期 |
2 |
姜乃力;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对我国气候的影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3 |
;EI NIO PHENOMENON AND EXTENDED ASSOCIATE PATTERN ANALYSIS[J];Journal of Hydrodynamics;2004年01期 |
4 |
吴慧;;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J];气象;2005年12期 |
5 |
周琴芳,翟盘茂;1994/1995年ENSO事件的诊断分析[J];气象;1996年02期 |
6 |
朱艳峰
,陈隆勋;亚澳季风异常与ENSO准四年变化的联系分析(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4期 |
7 |
GeorgeJ Kukla
,李勇军;末次间冰期和早冰期的ENSO事件[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4期 |
8 |
彭丽霞;孙照渤;倪东鸿;陈海山;谭桂容;;夏季南亚高压年际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J];大气科学;2009年04期 |
9 |
毛燕军;ENSO与浙江省1998和1999年汛期天气的关系[J];气象科技;2001年01期 |
10 |
邹捍,季崇萍,周立波,王维,蹇泳啸;青藏高原臭氧的ENSO[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3期 |
11 |
江滢,翟盘茂;2002/2003年ENSO过程诊断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3期 |
12 |
范伶俐,郭品文;热带太平洋-印度洋相互关系的年代际改变[J];热带气象学报;2005年02期 |
13 |
刘长征;薛峰;;ENSO发生发展阶段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长时间维持的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8年02期 |
14 |
王大钧;徐智鑫;胡春丽;;ENSO对辽宁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
15 |
周永宏,郑大伟,廖新浩;日长变化、大气角动量和ENSO:1997~1998厄尔尼诺和1998~1999拉尼娜信号[J];测绘学报;2001年04期 |
16 |
刘宣飞;袁慧珍;;ENSO对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秋季降水关系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
17 |
孙虎林;黎伟标;;ENSO冷暖事件期间海气潜热通量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8年04期 |
18 |
蒲书箴,于卫东,程军;ENSO期间热带西太平洋势能的年际变化[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
19 |
李海洋;谢强;王东晓;;1980~1999年热带太平洋次表层盐度年际变化同化数据分析[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6期 |
20 |
许婷婷;郭品文;谢洁;严小静;;ENSO与我国东部夏季雨型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