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解习农,李思田,胡祥云,董伟良,张敏强;莺歌海盆地底辟带热流体输导系统及其成因机制[J];中国科学D辑;1999年03期 |
2 |
张启明,刘福宁,杨计海;莺歌海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聚集[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6年02期 |
3 |
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张启明;莺歌海盆地超压流体活动与断裂系统的相互关系[J];地球学报;2002年02期 |
4 |
张敏强,钟志洪,夏斌,李绪宣,孙珍,王良书,王振峰;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成因机制与天然气运聚[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年02期 |
5 |
解习农,刘晓峰;超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年02期 |
6 |
王国芝,王成善,曾允孚,赵锡奎;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J];沉积学报;2000年02期 |
7 |
高秋丽,陈红汉;莺歌海盆地LD8-1构造古压力热动力学模拟[J];中国海上油气;2005年02期 |
8 |
沈平,陈践发,陶明信,张同伟,张启明,张泉兴,黄保家;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气源及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6年01期 |
9 |
丁中一,杨小毛,马莉,谢顺兴;莺歌海盆地拉张性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
10 |
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张启明,董玉珊;琼西莺歌海盆地断裂系统的成因机制[J];地质通报;2002年10期 |
11 |
解习农,李思田,董伟良,张敏强,杨计海;热流体活动示踪标志及其地质意义——以莺歌海盆地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2 |
李纯泉,张健;莺歌海盆地流体底辟构造及其成藏贡献[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03期 |
13 |
郭令智,钟志洪,王良书,施央申,李华,刘绍文;莺歌海盆地周边区域构造演化[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
14 |
郝芳,董伟良,邹华耀,杨旭升;莺歌海盆地汇聚型超压流体流动及天然气晚期快速成藏[J];石油学报;2003年06期 |
15 |
朱红涛,陈开远,朱培民,陈志宏;莺歌海盆地中深层速度特征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16 |
徐嫣;万志峰;;莺歌海盆地泥底辟构造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J];海洋地质动态;2008年02期 |
17 |
李永杰;;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与天然气运聚[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2期 |
18 |
谢玉洪;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在莺歌海盆地大气区勘探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1999年01期 |
19 |
张敏强;莺歌海盆地底辟构造带天然气运聚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20 |
黄保家,肖贤明;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