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复杂断块盆地中新生界烃源特征
【摘要】:苏北盆地发育6个层段生油岩系,按其成因可分为含淡水湖相生物为主的喑色泥岩及富含浮游藻类的半咸水生物碳酸盐岩、暗色泥岩和泥灰岩。半咸水相生油岩为优质生油岩, 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成熟门限浅(1200~2000 m)、转化率高,是本区最重要的烃源岩。该区半咸水相烃源岩形成于强烈拉张、火山喷发及潮湿-半潮湿气候与干旱-半干旱气候转换过渡时期, 使得湖盆水介质咸化具有层位性、韵律性特点,成化段包括阜二段中下部、阜四段中上部、泰二段中上部,微成化段包括阜二段上部、阜四段下部。半咸水相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区明显受盆地西部老第三纪沿柳堡-闵桥-洪泽构造带的3期火山活动作用控制,咸化作用与基性火山喷发作用提供大量矿物质有关。受此控制,盆地西部阜二段、阜四段优质生油岩发育,叠加盆地西部阜二段下部、戴一段下部的两套三角洲相储层,形成优质生储盖组合,发现了大批与此相关的油气藏。苏北盆地的咸化湖形成特征决定其水体咸度程度较低,矿化度15‰,持续时期短,咸水-半咸水藻类丰度明显低于渤海湾盆地,盆地整体热演化程度较低,使其平均油气资源丰度只有渤海湾盆地的1/10~1/20,加之该区复杂超小型断块构造特征,决定其以小型-超小型油气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