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岩深度测算原理的探讨
【摘要】:现有资料已经证明,岩石圈及其下相当深度的岩石表现为固体性质,因此,应该按固体内应力状态测算深度;岩石力学实验证明围压越大,岩石抗张、抗剪强度越高,在持续增高围压条件下,岩石抗压强度几乎是无限的,Sibson提出10~15km下岩石逐渐由脆性转变为韧性。韧性岩石仍是具有弹性的固体,并不处于静流体压力状态。在目前缺乏反映流变程度数据的情况下,当已经测得不可忽略的应力差时,暂用弹性固体模型代替静止流体模型可以求算较准确的深度。由弹性模型进一步发展为粘弹性模型将是一种进步,而如果从弹性模型又回到静流体模型则不能认为是一种前进。构造应力场中大于差应力一个数量级的各向等正应力叠加在重力附加静压力之上,能够引起超高压变质作用。
|
|
|
|
1 |
武红岭;;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成岩深度:争论及评述[J];地质论评;2011年04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