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变质地体的定年问题:以阜平杂岩为例
【摘要】:正 一套在空间上共存,而来源及时代均可能截然不同的前寒武纪岩石经高级变质作用后,在成分上通常经历了变质分异,交代作用,混合岩化,有的甚至部分熔融;在变形上通常经历了剪切和褶皱,因而经常表现为条带状或片麻状构造并包裹岩性不同的组分.这类高级变质岩石的年龄确定十分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所谓年龄主要包括了原岩的形成年龄及变质事件的年龄,对于原岩的形成年龄常用的定年方法包括Rb-Sr,Sm-Nd全岩等时线方法和锆石(?)-Pb方法.等时线方法的致命弱点是这些不同的岩性的岩石一般难以满足同时同源且同位素体
|
|
|
|
1 |
S.Banno;吴福元;;高压区域变质地体中的亚稳结晶作用[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
2 |
富公勤
,潘桂棠
,徐跃荣
,王培生;西藏东部怒江变质地体的地质特征和变质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3期 |
3 |
康云骥;云开变质地体的地质特征[J];现代地质;2001年03期 |
4 |
D.G.Howell;D.L.Jones;E.R.Schermer;陈程远;;环太平洋带构造地层地体[J];世界地质;1989年02期 |
5 |
范晓;;四川后龙门山中压变质地体的形成时代问题[J];地质通报;1989年03期 |
6 |
韦必则,韩书杰,周汉文,何斌;桐柏山南坡的脆-韧性逆冲推覆构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7 |
许虹;变质地体中富电气石岩石的成因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1994年03期 |
8 |
贺高品,叶慧文;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代变质地体的组成及主要特征[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9 |
李燕平;;构造地质学的一个新概念—地体[J];世界地质;1987年02期 |
10 |
程小久;;变质地体中脉金矿床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6年02期 |
11 |
石宏仁;;区域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变质地体热模拟研究现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9年02期 |
12 |
高俊;张建新;王荃;;福建长乐-东山构造带的变形特征及动力学研究[J];地质论评;1993年01期 |
13 |
张祥;河北迁西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变质地体的研究[J];地质找矿论丛;1987年04期 |
14 |
高廷臣;;河南桐柏山—大别山地区韧性剪切带成金模式[J];河南国土资源;1993年03期 |
15 |
桑隆康,游振东;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基本组成[J];地质论评;1994年03期 |
16 |
罗君烈;高黎贡山变质地体的大地构造归属和区域成矿特征[J];云南地质;1996年02期 |
17 |
张华瑛;《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岩石学与构造学》简介[J];出版科学;1994年04期 |
18 |
孙敏,关鸿;阜平杂岩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兼论前寒武高级变质地体的定年问题[J];岩石学报;2001年01期 |
19 |
陶维屏;;胶东变质地体上非金属成矿的双重特性[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88年04期 |
20 |
孙振亚,赵文俞;纳米矿物学在某些低级变质地体研究中的应用[J];地学前缘;199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