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超大型铜矿床——以多宝山铜矿田为例
【摘要】:多宝山铜(钼)矿田位于中亚-蒙古斑岩铜矿东部,在矿田内已发现了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两处,铜储量合计近400万t.矿田的种种构造痕迹表明,断层对矿体的错断、移位作用及矿化蚀变特征与美国圣马纽埃-卡拉马祖铜矿床地质特征相似.深入研究矿田构造的“控矿”作用,目的是寻找断失的另一大半矿体,为我国21世纪提供“世界级”大型铜矿资源.
|
|
|
|
1 |
謝自穀;;細脉帶金屬矿床的取样方法[J];地质与勘探;1958年04期 |
2 |
;福建中小型鋁土矿勘探經驗[J];中国地质;1959年04期 |
3 |
连云港化工矿山设计研究院六连情报组;化工矿物简介(续)[J];化工矿物与加工;1972年03期 |
4 |
;西德海德堡大学阿姆施图茨教授来我院讲学[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79年04期 |
5 |
Е.И.菲拉托夫
,Е.П.希拉伊
,高振敏;铅和铜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的演化[J];地球与环境;1980年08期 |
6 |
袁见齐
,霍承禹
,蔡克勤;盐类物质与一些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关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2年03期 |
7 |
刘德镒;美国南得克萨斯铀矿区的生物和非生物成矿作用(潘纳玛丽亚矿床的证据)[J];地质地球化学;1983年06期 |
8 |
朱上庆
,黄华盛
,池三川
,师其政;中国层控铜、铅、锌矿床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
9 |
夏卫华;“层控矿床”概念质疑[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2期 |
10 |
徐国风,丰淑庄,梅建明;陕西商县某金矿床的含金硫化物与矿床成因[J];黄金;1984年01期 |
11 |
O. R. Eckstrand
,D. H. Watkinson
,潘耘;《镁铁-超镁铁岩套中的矿床》会议[J];地质地球化学;1985年06期 |
12 |
姚金炎;中国锡矿床类型及其成矿模式的初步探讨[J];矿产与地质;1985年04期 |
13 |
蔡长金,李志祥;中国金矿物产出地质特征[J];黄金地质;1986年03期 |
14 |
Г.М.Гундобин
,Р.Г.Кравцева
,侯殿槐;金-银矿床的矿物-地球化学分带及评价准则[J];地球与环境;1986年01期 |
15 |
Ф.Я.Корытов
,宿怀璧;萤石矿床的新类型及其形成的规律性[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10期 |
16 |
黄存焕;新疆和硕县某矽卡岩型白钨矿矿床地质初步研究[J];新疆地质;1988年02期 |
17 |
张秋生;阿鲁沙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8年02期 |
18 |
俸月星;元素统计分析在成矿学上的应用——以安徽铜陵地区铜、金矿床为例[J];矿产与地质;1989年01期 |
19 |
王大伟;张术根;吴承建;;中国东部多金属硫化物矽卡岩矿床中的伴生金(英文)[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20 |
石山大三
,白桦;西南北海道地区早川、释迦坑矿床的铜铅锌矿化作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