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秦岭伟晶岩脉群区域分带及铀成矿
【摘要】:加里东期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岩体(433Ma)整合侵位于北秦岭秦岭群(Pt_1) 黑云斜长片麻岩构成的复背斜轴部,沿片麻理贯入的伟晶岩脉群(412Ma)主要分布在岩体外侧,(其根部为切割大岩体的浅色花岗岩岩株)显示大范围渐变的水平分带。从岩体向外,分为黑云母伟晶岩带、二云母伟晶岩带、白云母(及局部锂云母)伟晶岩带。近岩体的黑云母伟晶岩脉内富集 U、REE、Zr、Mo,远离岩体的白云母(特别是锂云母)伟晶岩中则出现 Li、Rb、Cs、Be、Nb、Ta 矿化。这可能是结晶分异加气运分异所致。产铀伟晶脉内缺少明显的矿物结构分带,总体上富硅碱,K<Na,贫钙、镁、铁.一般产铀的(w (U)=300×10~(-6)~500×10~(-6))与不够产铀的(w(U)<100×10~(-6))黑云母伟晶岩并无差别, 但富铀的(w(U)>1000×10~(-6))常含较多黑云母和斜长石,时夹有围岩捕虏体,常位于岩脉边部。晶质铀矿多分布在造岩矿物边部或粒间,易在矿石破碎时解离,小型试验表明,重选法是可行的,这种类型铀矿的品位不可能很高,应着眼于在黑云母伟晶岩带发育区寻找工业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