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正岔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摘要】: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正岔矿床矿物中流体包裹体十分丰富,主要有 G 型富气体包裹体、P 型多相包裹体和 F 型两相气液包裹体。矽卡岩阶段(尤其是早期)以发育 P 型包裹体为特征,其内子晶种类多、体积大;成矿高峰期的石英-硫化物阶段 F 型包裹体最多,少数 G 型;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阶段包裹体数量少,主要为气液比小的富液相包裹体。通过包裹体的低温试验和成分分析得出,本区成矿流体有两类:①高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含 CaCl_2、Mg- Cl_2、KCl 的 NaKCl-H_2O 溶液,来自岩浆热液;②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 N_2Cl-H_2O 溶液,来自大气降水。成矿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大气降水占优势。成矿作用温度范围为180—640℃,矽卡岩阶段为280—640℃,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60—400℃。成矿压力为5—20MPa,当流体沸腾、盐度为7—12W_(NaCl)%、密度为0.5—0.8(g/cm~3)时对成矿最有利。
|
|
|
|
1 |
R H Goldstei
,宋召君;从气液包裹体中得到的古环境线索[J];海洋地质动态;2002年02期 |
2 |
张恩,彭明生;优化处理的红、蓝宝石中包裹体的变化和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2年01期 |
3 |
彭卓伦,彭明生;缅甸硬玉中的包裹体[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4 |
王强,徐志明,付晓文,朱兆军,林峰;有机包裹体分析方法进展及其问题和思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05期 |
5 |
陈盈;廖宗廷;薛秦芳;;山东蓝宝石的包裹体研究[J];上海地质;2007年03期 |
6 |
付雷;王盼盼;冀青;丁卓;;用方解石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研究进展[J];山西焦煤科技;2011年06期 |
7 |
白劲松;;驱龙斑岩铜矿熔体包裹体测温实验方法[J];科技传播;2013年06期 |
8 |
卢焕章
,喻茨玫;作为成矿溶液样品的气液包裹体研究(一)[J];地质地球化学;1973年02期 |
9 |
卢焕章
,喻茨玫;作为成矿溶液样品的气液包裹体研究(二)[J];地质地球化学;1973年03期 |
10 |
耿建民;制备矿物岩石包裹体两面光薄片的方法[J];地球化学;1974年04期 |
11 |
卢焕章
,施继锡
,喻茨玫;气液包裹体冷冻法及其在地质上的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4期 |
12 |
李本超
,卢焕章;国外气液包裹体成分研究简介[J];地质地球化学;1977年01期 |
13 |
F.W.梅茨格
,徐仲伦;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的扫描电镜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5期 |
14 |
M.居内
,M.帕热尔
,孙维新;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气液包裹体的气体[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01期 |
15 |
卢焕章
,施继锡;日本包裹体研究简况[J];地质地球化学;1979年12期 |
16 |
赵希澂
,林尔为;矿物气液包裹体成分分析法[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
17 |
李本超;施继锡;;气液包裹体成分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地质与勘探;1979年03期 |
18 |
单林;;盐类矿物及一些人工晶体中的包裹体及其气化现象[J];抚州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
19 |
卢焕章
,江邦杰
,孙新一;无机气相色谱仪在气液包裹体成分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化学;1980年01期 |
20 |
施继锡
,李本超;气液包裹体在内生金矿研究中的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8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