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系若干成煤模式
【摘要】: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系含有河流体系、三角洲体系、障壁-泻湖体系、泥质滨线及碳酸盐台地等相系,还可细分为23种沉积相和亚相。最为特征的是三角洲废弃相应产生的三角洲-障壁复合体。上二叠统的三角洲具有以河流作用为主,受潮汐和波浪影响的特征。障壁岛具有低能和构筑高度较低的特点。分三个时期讨论晚二叠世岩相格局。根据沉积体系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相、含煤性、成煤过程等方面一一讨论了各种沉积体系的成煤模式并以C409为例讨论煤层预测。
|
|
|
|
1 |
谢礼国,俞显忠;皖南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与成煤模式[J];安徽地质;1999年01期 |
2 |
李方健,李东锁,姚淑荣;浅析双桦煤田成煤规律[J];煤炭技术;2001年04期 |
3 |
方松耕;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晚二叠世煤炭资源远景调查物探成果报告通过评审[J];物探与化探;1990年03期 |
4 |
钟建华;湘中保和堂龙潭煤系的研究[J];沉积学报;1993年01期 |
5 |
刘志新,修淑娟;淄博煤田山西组下段沉积环境与聚煤特征[J];煤矿开采;1999年04期 |
6 |
杨瑞东;付锟;梁福凉;陈文一;;贵州晚二叠世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
7 |
黄乃和,温显端,黄凤鸣,王根发,陶继文;广西合山煤田的古土壤层与成煤模式[J];沉积学报;1994年01期 |
8 |
桑树勋,陈世悦,刘焕杰;华北晚古生代成煤环境与成煤模式多样性研究[J];地质科学;2001年02期 |
9 |
王强;杨瑞东;鲍淼;魏怀瑞;王伟;;毕节煤矿区晚二叠世煤层稀土元素的物质来源[J];贵州地质;2006年04期 |
10 |
谭志宾;;广西晚二叠世煤变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01期 |
11 |
徐松善;于长春;;辽东石炭二叠纪含煤建造及成煤模式[J];煤炭技术;2008年05期 |
12 |
陈韵;;西山煤田古交矿区晋祠组、太原组沉积环境与成煤模式[J];山西煤炭;2010年08期 |
13 |
郭贤才;坳陷盆地淤浅型成煤模式——湖泊沉积学、煤地质学研究的新突破[J];地球科学进展;1991年04期 |
14 |
李小彦;武彩英;晋香兰;;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成煤模式与煤质[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5期 |
15 |
沈志达;中国西南部晚二叠世煤层中夹矸的成因和分布[J];四川地质学报;1983年00期 |
16 |
刘善印,黄操明;沁水煤田西南部晚古生代成煤模式的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0年06期 |
17 |
杨永毅;郭昆林;;滇东煤田长坡井田晚二叠世聚煤环境与成煤模式[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
18 |
赵时久,陈家怀,陈善庆;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及含煤性[J];沉积学报;1988年04期 |
19 |
何培寿,董名山,蔡自能,杨天恩;西南晚二叠世煤中硫的赋存状况及成因探讨[J];四川地质学报;1989年04期 |
20 |
庄新国,龚家强,王占岐,曾荣树,徐文东;贵州六枝、水城煤田晚二叠世煤的微量元素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0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