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地区推覆构造初析
【摘要】:正本文所指安徽省南部,包括南起东至—绩溪、北抵芜湖—郎溪、西自皖赣省界、东止与皖苏及皖浙接壤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以铜、铁矿产资源丰富而引起我国地质界的广泛关注,地质研究程度也比较高。然而,对这一地区的构造性质的研究,尽管意见纷纭,但作为推覆构造来探讨的,至今尚未见有专门的报导。近年来,笔者在野外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地段都存在飞来峰(体)与构造窗,从而为确认皖南地区存在推覆构造揭开了序幕。
|
|
|
|
1 |
吴跃东,钟华明;皖南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分析[J];现代地质;2002年01期 |
2 |
赵兵;四川宝兴灵关─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古生物[J];地层学杂志;1995年01期 |
3 |
徐家聪,夏军;巢湖推覆构造[J];安徽地质;2000年04期 |
4 |
韩建辉;李忠权;王道永;;龙门山中段清平叠覆式飞来峰的厘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5 |
吴山,赵兵,苟宗海,邓明森,邓江红,胡新伟;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J];矿物岩石;1999年03期 |
6 |
冯常茂;毛小平;李相明;;塔河油田复式油气藏成藏模式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
7 |
宋春彦;何利;刘顺;;龙门山南段飞来峰构造变形及成因分析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08年12期 |
8 |
;对华北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的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4年01期 |
9 |
邵晓伟;中1井取得重大勘探突破[J];断块油气田;2003年02期 |
10 |
崔海峰;卫平生;张年春;孟祥霞;田雷;;麦盖提斜坡西段奥陶系岩溶储层分布特征及勘探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6期 |
11 |
杨应章;李海平;;陕西山阳东南一带泥盆系的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J];西北地质;1991年01期 |
12 |
丘元禧;从梵净山“飞来峰”到兰田构造窗──对江南一雪峰推(滑)体的若干认识[J];安徽地质;1994年Z1期 |
13 |
吕海涛;张达景;杨迎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古岩溶表生作用期次划分[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6期 |
14 |
李述靖,单业华;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J];地质学报;1995年04期 |
15 |
张明书,陈民本;台湾岛是飞来峰的新依据[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年03期 |
16 |
汪来利,刘贻灿,石永红;桐城桐山-庐江大化下古生界飞来峰及其地质意义[J];安徽地质;1994年Z1期 |
17 |
本刊编辑部;地质学家呼吁保护四川彭县龙门山地区“飞来峰”[J];地质论评;1997年04期 |
18 |
郑亚东,张青,王玉芳,王世洗,左国朝,拉哈苏伦,巴达奇,巴达姆格拉夫,张怀素;北山—南戈壁地区侏罗纪巨型逆冲推覆体[J];内蒙古地质;1998年04期 |
19 |
胡新伟,吴山,邓江红;龙门山中南段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20 |
段嘉瑞;王幼明;包运河;何绍勋;;澜沧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研究[J];云南地质;199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