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滇中地区构造体系的研究
【摘要】:正首次运用地质力学方法,按构造发展阶段,系统地编制了本区1:50万“前震旦纪一早震旦世古构造体系图”、“震旦纪一中三叠世古构造体系图”和“中一新生代构造体系图”。图件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构造阶段的变形特点,以及构造体系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
|
|
|
1 |
严国柱,吴学益,杨树康,马昌和;海南岛主要构造体系的划分及其与石碌式富铁矿成矿关系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3期 |
2 |
吕宝凤;张越青;杨书逸;;柴达木盆地构造体系特征及其成盆动力学意义[J];地质论评;2011年02期 |
3 |
;矿田地质力学方法(提纲)[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8年03期 |
4 |
徐守余,严科;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气分布[J];地质力学学报;2005年03期 |
5 |
刘桂年;吉林东部构造体系与煤田分布关系的初步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3年01期 |
6 |
康玉柱;;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及控油作用研究[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7年01期 |
7 |
罗笃清,姜贵周;松辽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8 |
谢文彦;王涛;张一伟;;南沙群岛海域断裂体系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热带海洋学报;2007年06期 |
9 |
康自立;;广西各种主要构造体系及其特征的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
10 |
宁晰春;;铜峪铜矿田构造体系分析[J];西北地质;1984年02期 |
11 |
郭聪祥;胡晓天;;用层控矿床理论浅析白云鄂博铁矿的成矿[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5期 |
12 |
李北平;;筠连煤田构造体系分析[J];中国煤炭;2009年09期 |
13 |
李东旭
,温长顺;构造复合系统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3年03期 |
14 |
金松桥;;祁连山区燕山期构造体系的特征[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6年Z1期 |
15 |
戴福盛;个旧西矿区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及控矿特征[J];矿产与地质;1990年02期 |
16 |
孙殿卿;地质力学简介[J];力学学报;1976年02期 |
17 |
田景瑞;;煤田构造体系的力学分析与找煤[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2期 |
18 |
柴利根,王舒畋,宋岳雄,朱祥根,曹忠权;南黄海构造体系与油气远景评价[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2年02期 |
19 |
刘第墉;从构造体系到全球构造系统——二论系统的耗变与侵变[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
20 |
阎凤忠,侯庭爱;构造体系控震及现今活动特征[J];山西地震;198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