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的线、环构造及其地质、成矿意义
【摘要】:正笔者在参加西安地矿所"秦岭地区卫片构造解译"工作中,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2、3号象片对秦岭构造进行了解译。在此基础上对解译所获线、环构造及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侵入岩、矿产分布关系与地质成矿意义作了分析。由于卫片精度和研究程度所限,只能认为这种分析是初步的。不当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
|
|
|
1 |
陈硕彦;;秦岭地区的线、环构造及其地质、成矿意义[J];西北地质科学;1983年01期 |
2 |
陈硕彦;;秦岭地区的线、环构造及其地质、成矿意义[J];西北地质科学;1983年06期 |
3 |
念红;康滇地轴云南段遥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云南地质;1998年02期 |
4 |
王文献,吴顺发;航片线性构造解译及其数理统计分析[J];黄金地质;1986年01期 |
5 |
J.P.Harff
,薛重生;遥感资料、地质—地球物理场及其相关性统计方法用于地壳构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1989年04期 |
6 |
李江风,杨森楠,韦必则,刘吉平;长江三峡工程坝区线性构造及断裂系统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1998年03期 |
7 |
吴顺发;线性构造的一种分析参数——破裂比及其与金矿的关系[J];黄金地质;1990年04期 |
8 |
V. V. Vinogradov;陈硕彦;;阿尔丹—斯塔诺夫地区右线性构造聚矿构造[J];西北地质;1986年02期 |
9 |
韩晓光,徐卓民;黄陵背斜东南边缘北东向线性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J];华南地震;1992年04期 |
10 |
范文致;宋茨华;;红河断裂带影象特征的地质背景[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92年05期 |
11 |
叶和飞;;藏北伦坡拉盆地星载图象的地质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5年01期 |
12 |
王新民;;耿马—澜沧—勐海地区线性构造基本格局及其与地震的关系[J];四川地震;1990年04期 |
13 |
樊春,曾佐勋,周继彬,刘立林;陕甘川邻接区地质构造解译与成矿远景区预测[J];地质与勘探;2001年06期 |
14 |
杨武年;遥感图象线性特征检测—匹配滤波模板最佳参数选择的定量公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
15 |
杨巍然,隋志龙;欧亚大陆风云影像线性构造信息提取及其地质分析[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
16 |
邵顺妹;邹谨敞;;天水地区卫片地震构造解译和地震危险区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1988年02期 |
17 |
L.Waeder;D.Kaiser;J.Kuhlmnan;D.Schlichter;丛卫克;;用于巴伐利亚州东北部基岩内脉型铀矿床勘探的先进遥感技术研究和发展[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9年04期 |
18 |
植起汉,沈汉余;秦岭地区铅锌铜矿产区域分布与影像构造关系[J];矿产与地质;1990年S1期 |
19 |
朱谷昌,植起汉;香花岭地区雷达线性构造要素的统计特征[J];矿产与地质;1990年S1期 |
20 |
胡东生;察尔汗盐湖矿田构造特征[J];科学通报;1990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