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峨眉麦地坪剖面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界线的划分与对比
【摘要】:正一、前言麦地坪剖面位于四川省西部峨眉县高桥公社西北约3公里。为研究地层古生物的一个良好地区。晚前寒武纪最后一次造山运动——晋宁运动,使中国西南地区形成了“扬子地台”,在地台上沉积了古生代的海相盖层。后期的褶皱运动使峨眉山区形成南北向的背斜构造,轴部由花岗岩(钾氩法年龄为8.17亿年)组成,两翼依次出露震旦系、寒武系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图1)。
|
|
|
|
1 |
丁莲芳
,李勇
,安国勤;论陕南震旦系—寒武系界线[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3年02期 |
2 |
马文辛;刘树根;陈翠华;黄文明;张长俊;宋光永;;渝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1年02期 |
3 |
蒋志文;;梅树村剖面列入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J];云南地质;1983年01期 |
4 |
罗惠麟;;梅树村剖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云南地质;1986年01期 |
5 |
李国雄;湖北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及环境分析[J];沉积学报;1984年01期 |
6 |
方锡廉;铁克里克台褶带前寒武系中一个平行不整合面[J];新疆地质;1983年01期 |
7 |
张荫本;;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去硅化作用[J];矿物岩石;1989年02期 |
8 |
陈宗清;;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J];中国石油勘探;2010年04期 |
9 |
代寒松;刘树根;孙玮;张志敬;黄耀宗;;米仓山前缘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前景探讨[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0 |
克列尔;克雷洛夫;洛扎诺夫;田书文;;苏联几个地区寒武与前寒武系的界线研究情况[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9年04期 |
11 |
;西北区前寒武系划分对比方案说明[J];西北地质;1976年04期 |
12 |
А.Ю.罗扎诺夫;Б.С.索科洛夫;田书文;;前寒武系和寒武系的界限—当代认识水平[J];地质调查与研究;1981年02期 |
13 |
王兴志,穆曙光,方少仙,黄继祥,侯方浩;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J];沉积学报;2000年04期 |
14 |
唐天福
,张俊明
,蒋先健;湘、鄂西部晚震旦世地层与古生物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层学杂志;1978年01期 |
15 |
郭永志;;关于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问题[J];地质调查与研究;1978年01期 |
16 |
王泽九;;前寒武系地层古生物学研究的学者——恭贺邢裕盛教授八十华诞及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J];地球学报;2009年04期 |
17 |
刘鸿允,董榕生,李建林,杨彦均;论震旦系划分与对比问题[J];地质科学;1980年04期 |
18 |
罗惠麟;;《云南东部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一书即将出版[J];云南地质;1982年02期 |
19 |
罗惠麟;;滇东南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J];地质学报;1984年02期 |
20 |
凌联海,楼法生,刘春根,吴新华;江西省震旦纪岩石地层划分与对比[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