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
【摘要】:本文通过溶胶-凝胶合成工艺制备出了具有碳包覆的LiFePO4粉体材料。并详细探讨了材料的结晶性能、微观结构与烧成温度的关系。光电子能谱表明在颗粒表面存在着裂解的碳黑,材料中铁为亚铁离子状态,并且与FeS能级相同;组装电池后表征了在不同温度下合成材料的充放电性能。溶胶凝胶法合成的试样具有较大的充放电容量,平坦的充放电工作电压以及较小的电压极化。电池的循环伏安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材料具有单一的插锂和脱锂机制。在800度合成试样的循环性能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容量逐渐趋于饱和和稳定,材料的稳定充电容量为149.183mAH/g,放电容量为137.003mAH/g,没有观察到容量随循环次数衰减的现象。
|
|
|
|
1 |
潘思仲;陈猛;宋晓娜;牛少军;;LiNi_(0.8-x)Co_(0.2)Al_xO_2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电池工业;2007年04期 |
2 |
何则强;张来礼;熊利芝;唐安平;陈上;吴显明;刘建本;黄可龙;;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VOPO_4的制备与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8年02期 |
3 |
张景会;张海朗;于福新;邱燕华;;溶胶-凝胶法制备LiCr_(0.03)Mn_(1.97)O_(3.95)F_(0.05)及其电化学性能[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08期 |
4 |
李学良;宋华巍;;前驱体体系pH值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J];金属功能材料;2011年03期 |
5 |
张胜利;马利华;杨胜杰;宋延华;李良玉;;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高温循环性能研究[J];电池工业;2009年06期 |
6 |
尹雄鸽;黄可龙;刘素琴;徐洋;;溶胶-凝胶法制备LiFePO_4/C复合材料及其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09期 |
7 |
王昕;张伟娜;;尖晶石型锰酸锂前驱体的制备与表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8 |
廖力;王先友;罗旭芳;卓海涛;王希敏;;Mg-F共掺杂对Li_(1.1)(Ni_(1/3)Co_(1/3)Mn_(1/3))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6年09期 |
9 |
陈宇;张文选;胡福坤;张玉荣;;锂离子电池材料Li_(1+x)Zn_xMn_(2-x)O_4电化学性质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
10 |
魏涛;王红明;杜莉莉;吴超;田雷雷;庄全超;方亮;;尖晶石LiMn_2O_4的合成及微量Fe的掺杂改性[J];电池工业;2010年02期 |
11 |
曾荣华,吕东生,李伟善,刘煦,邱仕洲;溶胶-凝胶法制备锂锰氧化物的影响因素[J];电池工业;2005年03期 |
12 |
单忠强;位辰先;陈政;吴峰;高学平;;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嵌锂电极材料[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3 |
解德滨;沈军;吴广明;周斌;韩伟娜;;炭气凝胶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研究[J];电池;2006年04期 |
14 |
吕罡;刘心宇;敖敏;张汉城;郭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工材料;2006年01期 |
15 |
何向明,蒲薇华,王久林,姜长印,万春荣;锂离子电池富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J];电池;2005年04期 |
16 |
何则强;刘文萍;熊利芝;陈上;吴显明;樊绍兵;;锂离子电池用Li_4Ti_5O_(12)-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4期 |
17 |
曲涛;田彦文;翟玉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发展[J];材料导报;2004年02期 |
18 |
黄小文,史鹏飞;熔融浸渍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O_4的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
19 |
常照荣,齐霞,吴锋,汤宏伟,孙东;低共熔混合锂盐合成LiNi_(0.8)Co_(0.2)O_2的研究[J];应用化工;2005年09期 |
20 |
刘进,吴绍华,兰尧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现状[J];云南冶金;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