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坦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管的作用
【摘要】:沙坦类药物是一类新发现的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发挥作用。它不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具有强大的降压作用,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其副作用极少,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是器官保护还是血压降低均是通过血管扩张实现的,因此探讨沙坦类药物对血管的作用可能对于研究沙坦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器官保护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1 |
赵维新;;有合并症的高血压病人怎样选用降压药[J];求医问药;2007年11期 |
2 |
徐少东;施有为;张君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年04期 |
3 |
谭昌金,郭红阳,赵克洪,杜伟华;ACE抑制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4 |
孙宁玲;;优化降压治疗方案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意义——ASCOT-BPLA研究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06期 |
5 |
游敏生,陈淑霞,薛华,张至,王立立,张清芬,史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重塑影响的长期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5年05期 |
6 |
谌贻璞;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及药物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1期 |
7 |
万里燕;崔建;李亮;魏建英;李松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预防高血压患者房颤发生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0年42期 |
8 |
鹿克风;吕琳;刘继东;周衍菊;王克平;朱兴雷;;培哚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内源性一氧化碳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年03期 |
9 |
蔡怀宁;;乙丙脯氨酸 治疗高血压的首次量[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86年05期 |
10 |
杨俊敏;王颖;燕树勋;李莉;;螺内酯联合咪哒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和左室肥厚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
11 |
;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如何选用降压药?[J];医药保健杂志;2009年19期 |
12 |
刘现亮;曹广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近况[J];中国综合临床;1993年01期 |
13 |
王忠强;;咪达普利降压疗效及致咳副作用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6年02期 |
14 |
李洪林;何文生;;厄贝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非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年24期 |
15 |
王梅;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进展[J];河北医学;2001年08期 |
16 |
吴兆东;中年人患了高血压怎么办[J];家庭中医药;1997年06期 |
17 |
杜贵平,丁德超;高血压患者3 180例纳入计算机管理效果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年02期 |
18 |
江国强,赵连友,李宏伟,李雪;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J];高血压杂志;1998年02期 |
19 |
高宗玲,薛爱玲;Ⅰ、Ⅱ、Ⅲ期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
20 |
范瑞明;杨丽;余昌胤;詹剑;;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OS的影响[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