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宇宙暴胀和重新加热的解释
【摘要】:为了解决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与观测实验方面的困难,提出了宇宙暴胀模型,要求宇宙于10~(-35)s、能标为10~(14)GeV 时发生暴胀,暴胀使能标降到10~9GeV左右,于10~(-35)s 暴胀结束,宇宙又重新加热到10~(14)GeV。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当时刻为10~(-35)s 时, 费米型夸克 T_F~(2/3)的超对称伴子Y_(T_B)~(+2/3)、■_(T_B)~(+2/3)对发生湮灭转化为光子对,使宇宙背景能量突然上升所致。
|
|
|
|
1 |
刘军胜;韦明;张宇;朱明枫;;中子星中强子-夸克的相变[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1期 |
2 |
郭汉英,邹振隆;有限温度的λφ~4模型和早期宇宙的de Sitter-Friedmann相变[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2年03期 |
3 |
方励之;早期宇宙中的相变及熵产生[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1年01期 |
4 |
陆继宗;蒋元方;;标量场扰动和黑洞相变(英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5 |
栾锡武;对地幔间断面的解释[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5年02期 |
6 |
谢佐恒,王贻仁,张锁春,汪惟中;夸克相变对Ⅱ型超新星转移能量的影响[J];天体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
7 |
曹盛林,莫小欢;芬斯勒时空中的宇宙演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8 |
谢佐恒,王贻仁,张锁春,王惟中;奇异夸克相变对Ⅱ型超新星激波能量的影响[J];天体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
9 |
张丽春;武月琴;赵仁;;带电黑洞Bekenstein-Hawking熵的修正值[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9期 |
10 |
刘子林,孟常俊;月相和月相变化[J];技术物理教学;1997年04期 |
11 |
谢光中
,李开华
,李光华;致密星的边界层问题[J];天文研究与技术;1989年01期 |
12 |
戴闻;;探测宇宙原初氢原子的重新电离[J];物理;2011年03期 |
13 |
戴子高,彭秋和,陆埮 ;超新星核中的非奇异-奇异夸克物质相变[J];天文学报;1994年04期 |
14 |
Станислав Бутрын;罗长海;;暴胀宇宙理论和它的哲学意义[J];世界科学;1988年05期 |
15 |
许槑;暴胀宇宙学说的一些新进展[J];自然杂志;1989年04期 |
16 |
吴凡;;宇宙探索新发现[J];百科知识;2008年11期 |
17 |
朱炯明,朱世昌,郭汉英;一个4+1维宇宙模型[J];物理学报;1985年10期 |
18 |
;自然信息[J];自然杂志;1985年02期 |
19 |
李有成,孔小均,魏成文,葛蕰藻;早期中子星和夸克物质[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7年04期 |
20 |
陆惠卿;沈有根;冯承天;;建立在Einstein—Yang方程基础上的一个4+1维宇宙模型[J];自然杂志;1988年11期 |
|
|
|
|
|
1 |
焦善庆;许弟余;周勋秀;;对宇宙暴胀和重新加热的解释[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2 |
张黎;;等压相变与非等压相变[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3 |
杨芳;申虹;;中子星物质的强子-夸克相变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