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及其邻区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点
【摘要】:正中国位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部位,岩石圈结构构造十分复杂,具有若干明显的特点。中国大陆地壳厚度化较大,莫霍面起伏基本与地表地形呈镜像关系。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地壳最厚的地区,边缘为地壳厚度陡变带,地壳厚度从44km
|
|
|
|
1 |
李廷栋;;中国岩石圈的基本特征[J];地学前缘;2010年03期 |
2 |
安美建;石耀霖;;中国大陆岩石圈厚度分布研究[J];地学前缘;2006年03期 |
3 |
贾丽华;崇加军;刘渊源;倪四道;戴瑾;王帅;;利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辽宁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J];地震地质;2010年02期 |
4 |
黄建平;崇加军;倪四道;;利用H-Kappa方法反演中国地区台站下地壳厚度[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
5 |
张雪梅;孙若昧;滕吉文;;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壳、岩石圈和软流层厚度研究[J];科学通报;2007年03期 |
6 |
刘建生,李国华,颜彬,刘建华;中国大陆岩石圈厚度特征研究及其在金刚石原生矿预测中的作用[J];地质科技情报;1993年S1期 |
7 |
毛桐恩,刘新美,赵明,刘占坡,姚家榴;地球内部层-圈耦合作用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1999年06期 |
8 |
谢晓峰;崇加军;刘渊源;姚琳;;利用H-Kappa方法反演宁夏地区的地壳厚度[J];地震研究;2010年03期 |
9 |
林眉;王洪水;冀东普;郑建常;;莒县—郯城地区地壳厚度的测定[J];华北地震科学;2010年03期 |
10 |
李天生;连云港—临沂—泗水剖面重磁异常特征与地壳构造[J];地震研究;1991年02期 |
11 |
刘洪瑞,肖凤莲;泰安地区近震波速及地壳厚度的测定[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2年04期 |
12 |
;消息报导[J];吉林地质;1984年02期 |
13 |
蒋国芳;;利用地震转换波求取四川地壳厚度初步尝试[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
14 |
石玉燕,颜启,林怀存;沂沭断裂带中部地区地震波速及地壳厚度的测定[J];地震研究;2003年04期 |
15 |
许卫卫;郑天愉;;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泊松比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
16 |
王椿镛;楼海;姚志祥;常利军;;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地壳组分的分段特征[J];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06期 |
17 |
张旗;金惟俊;李承东;王焰;王元龙;;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2期 |
18 |
林怀存;;山东地区近震地震波速与地壳结构[J];华北地震科学;1989年03期 |
19 |
M.Regnier;张家茹;;利用转换波研究阿根廷安第斯前陆地壳厚度的变化[J];地震地质译丛;1995年05期 |
20 |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J];地质通报;2008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