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传输型慢波谐振腔
【摘要】:本文给出用一类慢波传输线构造谐振腔的基本原理,并得到了依据谐振频率计算腔体尺寸的方法,最后对一种慢波谐振腔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这种谐振腔有明显的尺寸缩短效应,在射频和微波低端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
|
|
|
1 |
董积平,高攸纲;有限移动源的电磁波辐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2 |
曾祥云,李家俊,师春生;碳纤维在电磁功能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1998年01期 |
3 |
李元新;张俏梅;龙云亮;;基于FDTD的微带漏波天线分析的新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
4 |
宫玉彬,王文祥,覃志东;一种适用于空心电子束的慢波系统的理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
5 |
郑家骏,梁昌洪,胡小培;盘荷同轴型谐振腔慢波模式分析[J];电子学报;1998年09期 |
6 |
范植开,刘庆想;三腔分离腔振荡器高频特性分析[J];电子学报;2001年04期 |
7 |
王峨锋;李宏福;李浩;喻胜;牛新建;刘迎辉;;螺旋波纹波导中的返波[J];电子学报;2006年09期 |
8 |
谢鸿全,鄢扬,刘盛纲;PASOTRON注波互作用线性理论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1期 |
9 |
黎义,李建保,何小瓦;采用谐振腔法研究透波材料的高温介电性能[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2期 |
10 |
范植开,刘庆想,于爱民,谭杰,周海京,吴勇,龚海涛,陈代兵,何琥,崔学芳,王战亮,刘忠;C波段三腔渡越时间效应振荡器的理论与实验[J];中国科学G辑;2003年06期 |
|
|
|
|
|
1 |
王大量;王翠云;徐连宇;王玉杰;余晓琦;王子南;李正斌;;光纤激光器共腔法纵模选择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6期 |
2 |
李帅;吴远大;尹小杰;安俊明;李建光;王红杰;胡雄伟;;基于绝缘硅的微环谐振可调谐滤波器[J];光子学报;2011年08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