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馈电微带全向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
【摘要】:提供了在新航行系统中应用的一种新型交叉馈电微带全向接收天线,用三维变换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法(ADI-FDTD)进行仿真。给出了改进的ADI-FDTD计算公式便于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对新算法的稳定性、色散关系以及参数的选取进行了研究。然后用这种方法研究了交叉馈电微带全向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和辐射方向图特性,得到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
|
|
|
1 |
李毅;张伟军;莫锦军;袁乃昌;;大尺寸导体目标的低频宽带散射测量与仿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7年03期 |
2 |
姜开波;李增瑞;石元礼;李传欣;;采用PML的FDTD方法对新型多频平面单极子手机天线的研究[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3 |
周林;朱永元;;金属异质波导阵列中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播特性[J];光学学报;2008年06期 |
4 |
李民权;刘双兵;赵瑾;;基于辛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微带天线的数值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5 |
刘培国;刘继斌;李高升;周蔚红;张婷;;混沌信号在超宽带穿墙成像雷达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
6 |
蔡汝峰,葛德彪,郑奎松;二元喇叭天线阵列的互耦研究[J];电子科技;2004年07期 |
7 |
胡海涛;方广有;;金属物体影响下探地雷达接收信号的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4期 |
8 |
陈琦;何晓阳;杨阳;赵永久;;基于FDTD的太赫兹光导天线三维辐射特性计算方法[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1年03期 |
9 |
付康印;陈跃刚;;金属亚波长波导阵列的聚焦和分束[J];光学学报;2011年05期 |
10 |
蒋立辉;陈妹;党涛;郑宏兴;;折线振子天线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1 |
刘培国,刘克成,何建国,尹家贤,张光甫;一种新型超宽带平面天线的FDTD分析[J];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
12 |
姜彦南;李思敏;曹卫平;姜兴;高喜;于新华;;相控阵天线时域有限差分计算中激励源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
13 |
周香,蒋全兴,王文进;天线口径大小对混波室测试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4 |
徐善驾,周平;卫星赋形天线矩形同轴线馈电网络的FDTD分析[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1年06期 |
15 |
王建国;田春明;夏洪富;葛德彪;;复合振子天线阵列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7期 |
16 |
朱湘琴;王建国;蔡利兵;乔海亮;陈再高;;辐射波电磁脉冲模拟器笼形天线辐射特性的并行计算[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6期 |
17 |
曹群生;;任意形状目标的多分辨时域(MRTD)散射特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
18 |
田方,李东风,龚中麟;FDTD方法分析新型双频平面倒F手机天线[J];通信学报;2003年08期 |
19 |
赵安兴;黄斌科;蒋延生;汪文秉;;一种降低交替方向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数值色散的方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20 |
;毫米波介质谐振器天线的理论及技术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