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航天诱变进行春小麦品种改良的研究
【摘要】:正 从1992年以来,利用返回式卫星先后5次共搭载7份小麦纯系材料种子,经10多年工作,选育推广了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新品种龙辐麦15,该品种产量高,单产3967.4kg/hm~2—5563.6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8.1~10.9%;抗病性强,经接种鉴定,对秆锈小种21C_3、34和34C_2免疫,高抗叶锈,中抗根腐病,赤霉病较轻;品质良好,平均蛋白质含量15.86%,湿面筋含量35.5%,沉降值49.7ml,吸水率64.0%,形成时间5min,稳定时间9.5min,综合指标达到了强筋小麦水平;抗逆性强,前期抗旱,后期耐湿,秆强抗倒,落黄好。同时获得优异种质材料3份:超强筋新品系龙辐00—4379、
|
|
|
|
1 |
王广金;闫文义;张宏纪;孙岩;黄景华;刁艳玲;郭强;孙光祖;;利用航天诱变进行春小麦品种改良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2 |
宋晓华,马维亮;春小麦区试品种的估价[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3 |
于天峰;春小麦克丰六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1999年11期 |
4 |
李玉发,李淑芳,刘洪欣,何中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新品种(系)品质性状的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
5 |
刘明云;杨德兵;陈晓刚;金向东;雷钧杰;;春小麦新品种引进及筛选试验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S1期 |
6 |
李建疆;梁晓东;金平;雷钧杰;;新疆主要春小麦品种丰产性、品质与主要特性鉴定[J];新疆农业科学;2007年S1期 |
7 |
王玉芳;李定;李学文;张建祥;;春小麦定丰802—15[J];甘肃农业科技;1991年09期 |
8 |
王补在,范树阳;我区春小麦营养品质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年06期 |
9 |
张凌云,刘玉新,徐德芳,王智华;匈牙利强筋小麦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试验研究[J];中国种业;2005年08期 |
10 |
孙尚贤;;灌区春小麦育种攻关协作会议[J];宁夏农林科技;1987年05期 |
11 |
李国萍,祝海,张佩玲;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4年04期 |
12 |
Robert L.Conner
,傅杰;小麦异源双倍体和染色体代换系根腐病抗性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1991年01期 |
13 |
何立宗,霍宏甲,林佩霞,刘福德;春小麦新品种“吉麦2号”的选育[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
14 |
李长辉;春小麦克旱15号的综合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9年06期 |
15 |
迟永芹;;春小麦品质育种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小麦研究;2001年02期 |
16 |
应霞;春小麦新品种[J];中国农村科技;2002年01期 |
17 |
朱秀珍,任淑芳,蒋志春,胡云林;超强筋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津强1号[J];天津农林科技;2003年06期 |
18 |
袁小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筛选试验[J];种子世界;2006年02期 |
19 |
李景欣,李秀辉,包桂荣,史卫东;内蒙古地区种植的部分春小麦品种的品质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20 |
霍阿红,宋国亮,张志鹏;适宜冀北种植的春小麦品种[J];河北农业科技;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