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芝麻新品种
【摘要】:正 利用返回式卫星、高空气球搭载农作物种子,通过其所能到达的空间环境(微重力、高能重离子辐射、弱地磁等)对作物的诱变作用来产生有益变异,通过地面选育创造农作物新品种、新种质,是现代农业高技术育种手段。我国自1987年开展航天育种研究工作以来,育成了水稻、小麦、青椒、番茄等一批优良新品种。1996年,在农业部“九五”作物航天育种重点专题支持下,由我所提供的纯合豫芝4号亲本种子,搭载我国发射的第17颗返回式卫星,在太空停留15d后返回地面,经地面连续多代系统选择,首次在国内培育成中芝11和中芝13两个芝麻新品种,为我国芝麻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目前,与种子公司等企业合作,均实现了品种的产业化种植和生产,成为我国江淮芝麻主产区主推品种,应用面积迅速扩大,对推动我国芝麻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
|
|
|
1 |
张建芳;杨学军;潘远智;滕文军;袁小环;晁公平;武菊英;;航天诱变对须苞石竹SP_1代植株生理指标及抗氧化酶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
2 |
;[J];;年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张秀荣;李培武;冯祥运;何平;;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芝麻新品种[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2 |
李金国;王小琴;蒋兴村;;大葱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的诱变研究初报[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
3 |
周炳炎;许秀钧;黎毛毛;吴小燕;陈武;;明恢63航天育种成果及前景[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
4 |
;前言[A];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
5 |
沈桂芳;孙永成;钦天钧;;中国航天诱变育种搭载试验综述[A];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
6 |
温贤芳;张龙;戴维序;李春华;;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的进展[A];空间诱变育种研究与开发进展——航天育种高层论坛论文选编[C];2005年 |
7 |
王广金;闫文义;张宏纪;孙岩;黄景华;刁艳玲;郭强;孙光祖;;利用航天诱变进行春小麦品种改良的研究[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8 |
吴福泉;刘新涛;唐翠明;杨琼;罗国庆;肖更生;廖森泰;陈列辉;钟建武;吴剑安;;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家蚕卵对其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9 |
房青;向青;徐梅;徐波;李红艳;郭宇鹏;耿传营;唐劲天;;新型细胞太空无源搭载装置可行性的深入分析[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10 |
向青;徐梅;肖诚;李红艳;徐波;郭宇鹏;耿传营;潘琳;房青;唐劲天;;空间环境对黑色素瘤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