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分散片中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_A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摘要】:目的建立丹参分散片的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V测定丹参分散片中总丹参酮,以丹参酮ⅡA为对照品,检测波长:268nm;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分散片中丹参酮ⅡA,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0nm。结果总丹参酮在4.32~21.60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溶液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方法回收率为98.25%;丹参酮ⅡA在0.02~0.20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n=6),方法回收率为99.6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丹参分散片的质量。
|
|
|
|
1 |
谢仲德;方应权;;丹参提取与分析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年12期 |
2 |
宋经元,祁建军,任春玲,付洁,张荫麟;丹参冠瘿组织的生长和总丹参酮的积累动态[J];药学学报;2000年12期 |
3 |
卫强,潘利明,梁晓原;滇丹参醇提工艺中总丹参酮的降解动力学考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年02期 |
4 |
梁晓原,候安国,钱子刚;云南5种丹参植物资源总丹参酮的含量测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年06期 |
5 |
罗厚蔚;活血化淤药——丹参在国内研究的进展[J];中成药;1978年02期 |
6 |
王守柏,陈宝儿,黄钢,孙浩;不同种质丹参的评价[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3年02期 |
7 |
房其年;张佩玲;徐宗沛;;丹参抗菌有效成分的研究[J];化学学报;1976年03期 |
8 |
高玉桂;王灵芝;唐冀雪;;丹参酮的抗炎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年05期 |
9 |
张宗申;田鹏玮;刘同祥;杨芳;;草酸促进丹参悬浮细胞生长和丹参酮、酚酸的积累[J];中国中药杂志;2009年07期 |
10 |
高媛;闫艳;杜晨晖;朱丹妮;;丹参中总丹参酮的提取与纯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08期 |
11 |
陈维洲;丹参的药理[J];药学学报;1984年11期 |
12 |
高玉桂,宋玉梅,杨友义,唐冀雪,刘文富;丹参酮的药理[J];药学学报;1979年02期 |
13 |
王文凯,傅树文;丹参炮制品化学成分比较分析[J];中药材;1996年03期 |
14 |
齐永秀;李香;万建建;曹明亮;高允生;夏作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丹参中总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含量[J];医药导报;2007年07期 |
15 |
张霄翔;陈少兵;王艳萍;;总丹参酮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J];中药材;2008年03期 |
16 |
王玉凤;黄学武;张晓军;;总丹参酮对HSC-T6细胞增殖和产生胶原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08年11期 |
17 |
王小平;刘峰;张勤;韩翠;;正交试验法优化丹参总酮提取工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8 |
黎若熹;徐远;;复方丹参片中总丹参酮含量测定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6年11期 |
19 |
吴婉莹;杨洲;侯晋军;果德安;;总丹参酮不同纯化工艺的比较[J];中草药;2008年12期 |
20 |
程立方;杨建新;曲永胜;;丹参炮制品质量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