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卷首
【摘要】:正"建模与仿真技术同高性能计算一起,正成为继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后,第三种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李伯虎院士)。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产业革命的全面展开,"仿真"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更加朝气蓬勃地播洒着无限青春的活力。
|
|
|
|
1 |
梁晋才;;前言[A];2000年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0年 |
2 |
范炳健;任毅;纪慧生;;GPSS/C与混合系统仿真[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3 |
赖纯洁;蒋酂平;;南水北调工程系统仿真[A];二○○一年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
4 |
张怀强;张晓兵;;系统仿真的军事应用研究[A];2003年全国系统仿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
5 |
王运武;陈琳;;仿真在教育中的应用初探[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6 |
王俊鹏;雷振亚;王菲;刘秀祥;;基于亮点法的引信射频系统仿真[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7 |
裴伟民;黎阳生;;企业技术进步系统仿真研究[A];企业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
8 |
尹大成;朱明;陈锋;;基于多Agent的生态系统仿真[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9 |
;写在卷首[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10 |
晏启鹏;;高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感应控制系统仿真[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