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队飞行卫星碰撞概率及碰撞规避策略仿真分析
【摘要】:为了保证编队飞行卫星具有自主安全运行的能力,开展编队飞行卫星碰撞危险预测和碰撞规避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计算碰撞概率的方法,分析了编队飞行卫星之间的碰撞危险。在碰撞概率大于安全阈值的情况下,基于高斯摄动方程,提出了两种碰撞规避方法,可以为提高编队飞行卫星的自主运行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
|
|
|
1 |
曾国强,张育林;编队飞行队形设计一般化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1期 |
2 |
韦娟,宁方立,黄永宣;小卫星编队重构控制研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3年04期 |
3 |
林来兴;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仿真及其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5年02期 |
4 |
何立武;;直升机单发编队飞行应急预案[J];直升机技术;2000年03期 |
5 |
魏春岭,张洪华;编队飞行卫星相对轨道的自主确定算法[J];航天控制;2003年03期 |
6 |
李响,李俊峰,高云峰;卫星编队飞行中的相对轨道构形[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
7 |
张玉锟,戴金海;卫星编队飞行的无速度测量非线性鲁棒控制[J];宇航学报;2003年01期 |
8 |
于萍,张洪华;椭圆轨道编队飞行的典型模态与构型保持控制方法[J];宇航学报;2005年01期 |
9 |
安雪滢,杨乐平,张为华,郗晓宁;大椭圆轨道航天器编队飞行相对运动分析[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0 |
王瑞;王伟;王鹏;;无人机空中加油建模与仿真分析[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1期 |
11 |
冯永新;武金花;;基于STK的小卫星编队飞行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3期 |
12 |
常庆贤;;歼击机在轰炸机“腋下”编队飞行技术[J];飞行力学;1991年04期 |
13 |
韦娟,袁建平;编队飞行小卫星相对姿态控制研究[J];航天控制;2002年04期 |
14 |
孙东;周凤岐;周军;;多航天器编队飞行的H_∞鲁棒控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4期 |
15 |
方茹;张世杰;林晓辉;曹喜滨;;椭圆轨道编队飞行相对动力学初始化条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
16 |
吴霞;郑建华;;基于STK的编队飞行队形保持控制及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7年03期 |
17 |
刘辉;李俊峰;;卫星编队自主队形控制[J];宇航学报;2007年05期 |
18 |
朱战霞;郑莉莉;;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器设计[J];飞行力学;2007年04期 |
19 |
王龙;杨乐平;许军校;;电磁编队飞行与电磁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及进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20 |
李晓明;曾国强;姚红;王黎沁;;基于最小二乘的编队飞行卫星相对轨道确定[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