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中的“耻文化”——以《忠臣藏》和《曾根崎心中》为中心
【摘要】:"耻文化"是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1948)在其分析日本国民性的著作《菊与刀》(2009)中提出来的概念。她将重视外部评价及他人眼光的日本文化总结为"耻文化"。国内外对"耻文化"的研究璨如繁星,但是基本上都是从大的层面上抽象地谈论"耻文化"的含义及厘清"耻文化"与"罪文化"之间的关系,却很少有人从戏剧文学的体现上入手来分析日本"耻文化"。诚然,要理解一种文化,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把握是必不可少的,但想要更细致地对其进行剖析的话,从身边的事例入手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由于日本戏剧文学中的题材大多取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且深受人们喜爱,所以戏剧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本文拟以日本戏剧文学的代表作——净琉璃《曾根崎心中》和歌舞伎《忠臣藏》为中心,探究戏剧中"耻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