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识别车用汽油的应用研究
【摘要】:研究了不同牌号汽油的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90号和93号汽油烃族组成的差异在近红外光谱得到充分体现,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二者进行识别是可行的;但识别比较困难,无法采用传统的马氏距离法进行准确识别。采用 WPT-BAYES(小波包变换-贝叶斯)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识别精度,其正确识别率高达98% 以上,满足使用要求。
|
|
|
|
1 |
李大东;;模式识别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2 |
刘国华,翟兴耀,朱继洲;智能超声频谱分析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3 |
郑志忠;陈春霞;修连存;;便携式野外现场近红外地物光谱仪研究与测试[J];现代科学仪器;2008年02期 |
4 |
刘武刚;高涛;王健;庞宝君;;橡胶夹布膜片损伤声发射信号的小波识别[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6年06期 |
5 |
吕进;赵鑫祥;刘辉军;施秧;张建庭;;基于近红外光谱的茶叶成分检测仪的软件研制[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11期 |
6 |
冯国红;朱玉杰;安丽华;;基于VB的木材无损检测近红外光谱图检索系统的实现[J];森林工程;2011年01期 |
7 |
徐广通,袁洪福,陆婉珍;近红外光谱仪器概况与进展[J];现代科学仪器;1997年03期 |
8 |
常敏,张学典,李朝阳,徐可欣;近红外成分含量分析仪的研制[J];现代仪器;2004年03期 |
9 |
胡财彬;钟新辉;费逸伟;;铁谱磨粒识别技术研究[J];润滑油;2007年04期 |
10 |
陆婉珍!北京;近红外光谱仪[J];石油仪器;2001年04期 |
11 |
姚钦;史仪凯;刘霞;王萑;;血氧含量和血流量变化光纤检测系统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3期 |
12 |
褚小立;陆婉珍;;近红外化学成像的原理、仪器及应用[J];分析仪器;2008年04期 |
13 |
韩素敏;王裕清;;近红外双波长反射式脑血氧监测仪的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14 |
周训强;王见;;基于虚拟仪器的轴心轨迹分析仪的设计[J];中国测试;2010年06期 |
15 |
吴海滨;夏需堂;;基于线阵CCD的车轮表面缺陷检测系统的图像预处理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16 |
吉海彦;闻明;郝斌;;神经网络模型在LED便携式近红外整粒小麦成分测量仪上的建立[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年01期 |
17 |
李欣欣;肖献强;杨志刚;程光明;;基于模式识别的压电精密驱动与控制系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05期 |
18 |
高庆柱;修连存;;近红外矿物分析仪研制与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1期 |
19 |
张益波;田鸿儒;逯家辉;孟庆繁;滕利荣;刘鹤松;;基于小波包多尺度分析的感康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05期 |
20 |
高荣强,范世福,严衍禄,赵丽丽;近红外光谱的数据预处理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