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锶-90治疗瘢痕增生
【摘要】:正1、目的观察放射性核素锶一90预防或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 2、方法 117例瘢痕增生患者,病变部位在头颈部的21人,躯干部57人,四肢39人。分为预防组54人,治疗组均采用放射性核素锶-90进行瘢痕局部敷贴。首次剂量为800-1200Gy,三天后视治疗部位的皮肤反应情况决定再次治疗剂量,如无明显反应,则重复第一次的剂量, 如轻度红肿,则剂量减半,明显红肿,则暂时停止治疗。40天为一疗程。
|
|
|
|
1 |
王国亮;蒙诚跃;;早期应用~(90)Sr-~(90)Y防治烧伤瘢痕的新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48期 |
2 |
王国亮;蒙诚跃;张立明;覃伟武;韦智晓;;早期应用~(90)Sr-~(90)Y照射防治烧伤瘢痕的初步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3 |
王雨;巴雅;;~(90)Sr-~(90)Y皮肤敷贴器治疗瘢痕增生的疗效观察[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0年02期 |
4 |
胡欣,孙晓莉;磁疗并超声疗法治疗瘢痕增生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1999年06期 |
5 |
孙喜伟,徐斌,赵岩,曹桂军;激素瘢痕内注射抑制瘢痕增生的光镜下组织学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1年22期 |
6 |
英艳,张敏,帅宁;面部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3年02期 |
7 |
赵东红;陈存富;李江;王芹;;肝素化生物膜覆盖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
8 |
李伟萍;朱志祥;杨维琦;许晓光;张力勇;汪道新;徐旭;;人工真皮模板在烧伤瘢痕整复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
9 |
李学拥;李跃军;李望舟;吕小星;张翠英;;从手术后瘢痕预防谈整形外科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年01期 |
10 |
郭树忠;;《现代瘢痕学》书评[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1期 |
11 |
罗燕;;乳腺良性肿块手术切口的选择[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19期 |
12 |
洪帆;黄岩;汪丽玲;修志夫;;断层皮片切削法在巨痣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0年10期 |
13 |
郑健生;郑庆亦;郭文勇;阮兢;;颈肩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切除后创面[J];中国美容医学;2011年02期 |
14 |
杨一峰;;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进行放射性核素左室功能动态监测——预报残余心肌缺血[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1989年04期 |
15 |
杨新毅;;核医学诊断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
16 |
徐伟平;蔡宝仁;赵晓华;程丙武;张平;;大面积烧伤患者体内透明质酸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沈阳部队医药;1998年04期 |
17 |
祁苏凌,蔡宗萍,王瑛,徐凤,史若飞;1481例恶性肿瘤核素骨显像分析[J];重庆医学;2005年08期 |
18 |
徐小红,朱静华;综合干预预防瘢痕增生患者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5年16期 |
19 |
李少华,王荣福;~(99)Tc~m-MDP全身骨显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8期 |
20 |
朱志祥,李伟萍,杨维琦,陈万安,王峰,朱美抒,许晓光;大张表皮片覆盖预防断层皮片供区瘢痕[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