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个性论
【摘要】:正关于李白思想,或曰道,或曰儒,或曰儒道互补、儒释道结合、以儒为主而兼采众家:所有这些说法都正确,都能举出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然而,令人起疑的是,这些说法要用在别的许多作家身上,不也行么?再者,如果我们说李白既非道,亦非儒,亦非释……不也同样可以举出足够的证据么?事实上,绝大多数中国古代作家,谁也脱离不了以儒为主而兼容各家这个文化大背景,不过是各自取舍和侧重有所不同罢了。李白自然也不例
|
|
|
|
1 |
裴斐;;李白个性论[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
2 |
吴企明;;建立李白学刍议[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
3 |
姜光斗;;略论李白诗风蕴藉含蓄与任情率真的矛盾统一[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
4 |
朱玉麒;;1999年李白研究情况综述[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
5 |
陆惠解;陈尚铭;;李白诗歌与灵感思维[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
6 |
李德辉;;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7 |
张瑞君;;论李白的人格[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
8 |
郁贤皓;;李民《李白新论》序[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
9 |
徐祝林;;李白诗中之酒情感表达[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10 |
何念龙;;唐五代李白再塑论纲[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