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过程的非平衡热力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摘要】:正1 引言摩擦磨损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化学物理学材料学、表面工程学、分析数学和计算数学.力学及热力学的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领域。从Jost报告发表以来,这一研究的经济价值已经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影响摩擦磨损过程的因素不仅很多,而且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Dobromirski列出微动过程的影响因素达50个之多。因而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往往根据各自的背景和体会,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出几个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为独立参量进行研究.随着人们对摩擦学认识的深化和学科进一步的发展,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Czichos首先把系统论方法引入摩擦学,把影响因素分为功能、
|
|
|
|
1 |
雒建斌,何雨,温诗铸,钟掘;微/纳米制造技术的摩擦学挑战[J];摩擦学学报;2005年03期 |
2 |
汪德涛;摩擦学发展动向[J];中国机械工程;1984年02期 |
3 |
王克智,杜庆柏,马世宁;我国塑性加工摩擦学研究展望[J];中国表面工程;1995年01期 |
4 |
陈国安,辛志南;机械设备全寿命期的摩擦学管理[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8年03期 |
5 |
戴振东,薛群基,王珉;摩擦体系的非平衡热力学研究(Ⅰ)——系统组成及结构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4期 |
6 |
张嗣伟;;争取卓越 再创辉煌——纪念《润滑与密封》杂志创刊30周年[J];润滑与密封;2006年07期 |
7 |
冯伟;周新聪;;基于销盘试验的摩擦学数值仿真软件开发实现[J];润滑与密封;2008年03期 |
8 |
高金堂,党鸿辛;摩擦学中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J];摩擦学学报;1984年02期 |
9 |
陈冠国;建筑机械必须进行摩擦学设计[J];建筑机械;1997年10期 |
10 |
;征稿简章[J];摩擦学学报;2008年02期 |
11 |
;征稿简章[J];摩擦学学报;2008年03期 |
12 |
巩志德;摩擦学在我厂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1990年02期 |
13 |
李娜;摩擦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纳米摩擦学[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1996年04期 |
14 |
王成军,朱均;摩擦学数据仓库的建立与信息检索方法[J];摩擦学学报;1998年04期 |
15 |
;征稿简章[J];摩擦学学报;2007年02期 |
16 |
殷春永;段立斌;;中英两国摩擦学领域科研合作取得良好开端[J];表面工程资讯;2009年05期 |
17 |
戴诗梅;;摩擦学应引起重视[J];中国机械工程;1980年06期 |
18 |
;摩擦 磨损与润滑[J];合成润滑材料;2001年04期 |
19 |
葛世荣,朱华;摩擦学复杂系统及其问题的量化研究方法[J];摩擦学学报;2002年05期 |
20 |
黄志强,杨勐;摩擦学与节能环保[J];现代制造;2004年2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