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底泥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底泥既是结纳和分解河道水体污染物的"沉积库",也是向上覆水体释放有机污染物和营养盐的"源",对上覆水体影响很大。按处理方式不同,生物修复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按处理技术不同,生物修复可分为生物强化技术和生物促生技术,前者是直接采用微生物制剂,包括基因工程菌;后者主要采用复合酶制剂、提供电子受体(高锰酸盐、双氧水、Fenton试剂、过硫酸盐、臭氧、硝酸钙、过氧化钙以及硫酸盐等)、共代谢底物、微生物营养剂、生物促生剂、生物解毒剂、缓冲剂、表面活性剂等等化学药剂,通过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条件、或提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以促进微生物对底泥污染物的分解。大量研究和应用案例表明,底泥生物修复能显著降低底泥有机污染物、N、P等营养盐释放,减小底泥耗氧,抑制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PCBs、PAHs等小分子有毒化合物,甚至能部分消减河道底泥,是我国城市河道治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目前,我国异位生物修复技术主要用于疏浚污泥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则直接用于河道治理,作为城市河道疏浚工程补充,能大大降低清淤频率,减少清淤量,为国家节省大量疏浚费用,同时能减少疏浚带来的环境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