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绿僵菌对马铃薯田小云斑鳃金龟子的生物防治潜力评价
【摘要】: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laticolla laticolls Lewis)是近年来云南省危害马铃薯块茎的地下害虫之一,发生危害严重。本试验在室内测定了从棕色金龟子 (Holotrichia titanis Reitter)幼虫体上分离的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 Metschnikoff(Sorokin)]MA0107对小云斑鳃金龟(P.laticolla laticolls Lewis)幼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模拟分析,同时对该菌种在土壤中的宿存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绿僵菌菌株对小云斑鳃金龟幼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剂量效应参数为0.74;该绿僵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宿存量随接种后时间的延续而下降, 每克土壤中的成菌落数的对数与处理后的天数成线性相关关系,其有效杀虫成分的分生孢子在土中的半衰期为17天。由此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内,在土壤中施放该菌种防治小云斑鳃金龟幼虫时,放菌次数应为2~3次。
|
|
|
|
1 |
陈斌;李正跃;和淑琪;;金龟子绿僵菌KMa0107菌株对三种玛绢金龟幼虫的致病力[J];中国生物防治;2010年01期 |
2 |
宋漳,卢凤美,陈辉;金龟子绿僵菌室内侵染刚竹毒蛾试验[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3 |
宋漳,江英成;绿僵菌防治第1代马尾松毛虫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6期 |
4 |
宋漳,黄钦周;2种杀菌剂对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影响[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
5 |
施宠,付建红,王纯利;绿僵菌高毒力菌株的选育[J];新疆农业科学;2004年05期 |
6 |
叶斌,江英成,林文清,宋漳;金龟子绿僵菌对马尾松林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7 |
;以毒助毒:生物农药开发新思路——科学家发现能够提高金龟子绿僵菌毒性的毒素[J];山东农药信息;2007年12期 |
8 |
刘刚;;中科院完成杀虫绿僵菌比较基因组研究[J];农药市场信息;2011年03期 |
9 |
吴振强;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培养生物变量优化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04年08期 |
10 |
宋漳;江英成;叶斌;郭文硕;;绿僵菌与白僵菌混合使用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1 |
宋 漳;金龟子绿僵菌液体深层培养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2年02期 |
12 |
李有志;;绿僵菌与化学农药对草坪地下害虫控制效果的比较[J];农化新世纪;2005年10期 |
13 |
陈斌,邓裕亮,李正跃,桂富荣;绿僵菌对小云斑鳃金龟毒力及在土壤中的宿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14 |
胡琼波;任顺祥;刘树艳;;绿僵菌素的分离制备及其对蛴螬的毒力[J];昆虫学报;2007年05期 |
15 |
宋漳;化学杀虫剂对绿僵菌的影响及菌药混用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6 |
王四宝,黄勇平,张心团,刘云鹏,樊美珍,李增智;松褐天牛成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筛选及林间感染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4年06期 |
17 |
;新农药介绍[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年09期 |
18 |
杜开书;柴立英;徐艳聆;郎剑锋;;一株绿僵菌的分离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6期 |
19 |
顾丽嫱;李春香;刘凤娇;;金龟子绿僵菌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
20 |
贾春生;绿僵菌对东北大黑鳃金龟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05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