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场发射系统形状系数β的计算
【摘要】:正 目前利用场发射原理,制成的场发射电子枪(FEG)和液态金属离子源(LMLS),因具有束斑小,亮度高,寿命长和能量分散小等特点,将为人们所关注。现在FEG已被广泛应用于SEM,STEM,电子束曝光和俄歇电子谱仪等各种大型电子光学仪器;LMIS也在离子注入,离子束刻蚀,离子束曝光和二次离子谱仪等表面分析仪器和表面微加工等技术中获得广泛应用。在FEG和LMIS的制作和应用中,仍有许多承待解决或改进的问题。较精确的计算系统的形状系数β值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知道,不论是FEG的发射电子流还是LMIS的发射离子流都是由发射尖端的电场强度ε决定的。而ε首先由所加电压u_0决定,其次与尖端的几何形状及尖端到吸取极的距离有关。由于
|
|
|
|
1 |
沈荣桂,金国良,陈益新;CF_4反应离子束刻蚀在微细加工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2 |
肖虹;;直接描画用的可变矩形电子束曝光装置[J];微纳电子技术;1982年05期 |
3 |
肖虹;;最小线宽为1μm的生产用电子束曝光装置[J];微纳电子技术;1985年05期 |
4 |
任黎明,陈宝钦;电子束曝光高斯分布束斑的Monte Carlo模拟[J];微细加工技术;2001年03期 |
5 |
宫内荣;须华生;;电子束曝光装置的研究现状[J];微纳电子技术;1976年09期 |
6 |
春文;;离子束刻蚀[J];国外科学仪器;1985年05期 |
7 |
范正田;;用于超LSI技术的可变尺寸矩形电子束曝光装置[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78年01期 |
8 |
T.Sasaki
,郭先林;电子束曝光多束系统[J];微细加工技术;1983年01期 |
9 |
R.A.C.Bache;C.O'Hara;A.D.Parsons;N.M.Shorrochs;D.J.Pedder;赵鹏;;高级多元热探测器中热电陶瓷的离子束刻蚀[J];航空兵器;1991年03期 |
10 |
刘明,陈宝钦,张建宏,李友;电子束曝光中的邻近效应修正技术[J];微细加工技术;2000年01期 |
11 |
任黎明,陈宝钦;电子束曝光的Monte Carlo模拟[J];微细加工技术;2002年01期 |
12 |
田丰,靳鹏云,彭开武,韩立,顾文琪;高能电子束曝光技术研究[J];微细加工技术;2004年04期 |
13 |
魏强,张玉林,宋会英;基于低能电子束的光刻技术[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5年02期 |
14 |
常殿诚;;研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子束曝光[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79年04期 |
15 |
俞国良;;离子束刻蚀CdHgTe半导体的方法[J];红外技术;1984年02期 |
16 |
周献文;胡远帆;;离子束刻蚀的束流回路控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1985年02期 |
17 |
王智惠;渔探仪用小体积、大功率、高效率脉冲声发射系统的研制[J];应用声学;1992年06期 |
18 |
杨清华,刘明,陈大鹏,叶甜春;高斯电子束曝光系统[J];电子工业专用设备;2005年02期 |
19 |
李爽;徐春广;周世圆;马龙;;脉冲数字式超声相控阵发射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2期 |
20 |
;草谷为福克斯WCCB提供移动电视系统[J];现代电视技术;2010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