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脂肪营养研究进展
【摘要】:奶牛脂肪(脂肪酸)代谢的调控研究包括对乳脂肪酸代谢作用的调控和瘤胃微生物自身的脂肪酸组成及其调控,本文系统介绍了瘤胃氢化作用的机理和避免瘤胃微生物对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的措施;乙酸缺乏理论、葡萄糖生成—胰岛素理论和反式脂肪酸理论等被提出用于解释乳脂降低的原因,其中,反式脂肪酸抑制乳脂合成的学说是目前比较认可的解释脂肪酸降低的理论。通过采取改变小肠吸收的油酸或亚油酸的供应量、糖蜜包被棉籽、饲喂整的或压碎的油饼、采用甲醛处理或钙皂化等技术措施可以减少添加脂肪的负面影响。日粮脂肪酸可以调控一些编码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改善脂肪酸代谢,如t-10,c-12CLA降低乳脂的合成,其主要原因是通过下调乳腺脂肪合成相关的基因转录。除此之外,补充脂肪(脂肪酸)对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肪酸组成、提高繁殖性能、降低甲烷排放和缓解热应激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添加瘤胃惰性脂肪产品,可减少日粮脂肪对瘤胃发酵的不利影响,避免采食量的限制,从而改善机体能量负平衡,进一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在日粮中添加油料籽实、不饱和脂肪酸(或灌注),都能改变乳脂肪酸的组成,改善乳品质,以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日粮中添加饱和脂肪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均可提高奶牛的妊娠率,改善繁殖性能。日粮中添加复合脂肪酸+乳酸、添加压扁的油菜籽等能够有效抑制CH_4排放,但添加脂肪对甲烷的抑制效果不尽相同,可能与日粮中脂肪的来源、添加量和脂肪源的脂肪酸组成不同等有关。此外,通过给奶牛饲喂能量较高的脂肪产品以提高能量摄入,是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措施之一。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从众多的脂肪类型中筛选最有效的脂肪源和特定的脂肪酸,并根据营养调控目标确定其有效添加剂量。探索如何通过营养学措施生产CLA保健奶及通过日粮配合科学合理地利用脂肪(脂肪酸)抑制甲烷的生成,并从理论层面深入阐明添加脂肪(脂肪酸)对瘤胃代谢的调控及对乳腺组织脂肪合成的分子机制。
|
|
|
|
1 |
葛亚明,张润红,王永生,庞全海;母猪的脂肪营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1年03期 |
2 |
陈林生;奶牛脂肪营养要点[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5年03期 |
3 |
李征;梅成;郭智成;;热应激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09年09期 |
4 |
王建明,秦玉辉,余冰;猪脂肪营养的应用及调控研究动态[J];畜禽业;1998年06期 |
5 |
赵军;林英庭;韩占强;赵发盛;李久峰;;不同脂肪的降解和吸收规律及其对奶牛瘤胃pH和NH_3-N浓度的影响[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6 |
孙安权;脂肪营养及在饲料中添加(上)[J];饲料广角;2002年02期 |
7 |
孙安权;脂肪营养及在饲料中添加(下)[J];饲料广角;2002年03期 |
8 |
张苏强;章亮;蔡振鸿;赖州文;;猪脂肪营养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08期 |
9 |
哈斯额尔敦;王加启;卜登攀;胡菡;刘庆生;周荣;刘开朗;;2007~2008年国际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Ⅴ.脂肪(酸)营养[J];中国畜牧兽医;2009年03期 |
10 |
李杰梅;刘朝亮;黄恒新;罗永发;杨得坡;;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生产及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乳品工业;2008年12期 |
11 |
哈斯额尔敦;胡菡;王加启;卜登攀;刘庆生;杨光;赵小伟;刘开朗;;2008-2009年反刍动物营养研究进展Ⅳ.脂肪营养[J];中国畜牧兽医;2010年03期 |
12 |
杨舒黎;胡志勇;王加启;;奶牛瘤胃脂肪酸代谢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07年03期 |
13 |
刘玮;淡水养殖鱼类的必需脂肪酸需求[J];江西科学;1993年03期 |
14 |
张克春;徐国忠;沈向真;;放牧奶牛的牛奶脂肪酸营养价值分析[J];乳业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
15 |
常国亮;吴旭干;成永旭;王宗凯;陆剑锋;;磷脂和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存活、生长、蜕壳及生化组成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1年02期 |
16 |
A.N.Hristov;孙妍;;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对泌乳奶牛瘤胃发酵、发酵产物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5期 |
17 |
李飞;美国奶牛配种技术简介[J];新疆农垦科技;1987年06期 |
18 |
朱士恩;日本高知县奶牛生产管理概况[J];中国畜牧杂志;1988年03期 |
19 |
汪绍福,金善炜,潘新权,郁国,陈志森,姚占清,黄明达;兽用天花粉蛋白胶囊提高奶牛受胎率效益显著[J];中国畜牧杂志;1988年05期 |
20 |
何志耕,周以永;昆明黑白花奶牛产奶量记录方法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8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