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摘要】:正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在其《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中首次提出并进行研究的。当前在一些西方国家,隐性课程已超越了课程论的研究领域而扩展到了教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及远程教育领域。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隐性课程。大家普遍认为学生除了在学校安排或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外,他们还从学校的制度特征、学校气氛、
|
|
|
|
1 |
曹文君,朱东来,郑疆,韩敏;对于网络教学中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2000年S1期 |
2 |
张长英;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网络教学中的体现[J];天津教育;2002年12期 |
3 |
张红,杨素娟;信息加工理论对网络教学的指导[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2年02期 |
4 |
王键;浅谈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
5 |
张世波;基于多Agent网络教学课件系统模型的构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年03期 |
6 |
何建安;探索实施新课程的网络教学[J];广西教育;2005年13期 |
7 |
周文举;一种网络教学MAS模型系统结构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8 |
曾丹;;我国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重新定位[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7年03期 |
9 |
金陵;;网络教学团队竞赛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3期 |
10 |
蓝方亮;;浅谈“网络教学模式”[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09期 |
11 |
邵杰;端木祥展;时秀芳;;网络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新趋势[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04期 |
12 |
蒋华玲;曲玉苹;;网络课:为谁而妩媚?——对网络教学的观察与思考[J];山西电教;2006年01期 |
13 |
王萍,周新丽;论网络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实现[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4 |
王文槿;中外网络教学现状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1年06期 |
15 |
宫淑红,桑新民;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素养[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
16 |
隋丽丽,李静宜;网络教学——热发展中的冷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7期 |
17 |
章国英,胡继岳;基于web网络教学的教师行为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21期 |
18 |
柏宏权;视频数据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
19 |
纪迎春;;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05期 |
20 |
孙剑颖,邹鹏,林伟;关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警专学报;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