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7.18大暴雨中尺度分析
【摘要】:本文综合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资料、Cloudsat卫星资料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18日济南市百年一遇的突发性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对流性大暴雨是由高空冷涡南部低槽、低层准东西向切变线、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以及来自东北南下冷空气共同影响所致;根据风场反演结果及加密自动站观测,边界层中尺度辐合中心或辐合线的生成和发展,是这次大暴雨产生的启动机制,大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并随其移动而移动;边界层辐合线相交处有中尺度辐合中心发展,造成水平场上的强烈风场辐合,增加该地区水汽和能量积聚;东西向的带状强雷达回波相衔接,在衔接处对流增强,降水加剧;垂直结构分析表明,暴雨强盛期低层辐合与中高层辐散几乎垂直,显示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较强的斜压性特征,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以及两侧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本个例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对流型风暴结构特征。
|
|
|
|
1 |
杨群;罗京义;高红梅;周长志;;铜仁初夏一次暴雨过程的综合诊断分析[J];贵州气象;2010年S2期 |
2 |
郑沛群;范爱芬;董美莹;;“2004.11.09”深秋大暴雨过程分析[J];科技通报;2007年01期 |
3 |
张素芬,牛淑贞,阎光;940624大暴雨中尺度分析[J];河南气象;1997年03期 |
4 |
赵玉春,王仁乔;一次致洪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科技;2005年03期 |
5 |
胡雯;张晓红;周昆;陈光舟;黄勇;;淮河流域一次致洪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2期 |
6 |
毛冬艳;周雨华;张芳华;郭文华;杨克明;;2005年初夏湖南致洪大暴雨中尺度分析[J];气象;2006年03期 |
7 |
王在志,阎敬华,何溪澄;区域增强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客观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1997年03期 |
8 |
郑丽娜,靳军,张经珍,张洪卫;“98-7”东营汛期首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山东气象;1999年04期 |
9 |
张丰启,崔晶,周淑玲,刘庆泰;一次中纬度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0 |
孙田文;吴君;朱时良;;鲁东南地区“2004.07”大暴雨中尺度分析与数值模拟[J];气象科学;2007年S1期 |
11 |
张晓美;蒙伟光;张艳霞;梁建茵;;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09年05期 |
12 |
王志远;张春秀;;2009年8月18日青海东北部区域性大到暴雨成因分析[J];青海气象;2010年01期 |
13 |
刘恭淑,孙兴池,杨传凤,黄秀韶,袁从军;山东“8·11”暴雨主要特征分析[J];山东气象;2000年01期 |
14 |
李宏波,何萍;一次低纬高原特大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J];气象;2005年03期 |
15 |
徐双柱,沈玉伟,王仁乔,叶成志;长江中游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2005年09期 |
16 |
朱官忠,宋景德;山东盛夏的一次强风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1991年12期 |
17 |
冯业荣;两类滤波器在中尺度分析中的运用[J];广东气象;1997年04期 |
18 |
李茂斌,贺勤;“92·8”伊盟东部暴雨中尺度分析中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气象;1997年02期 |
19 |
李欣;龚佃利;盛日锋;;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中尺度分析及业务应用[J];气象科学;2009年01期 |
20 |
徐双柱;王丽;叶成志;谢义明;毛亮;;东风低空急流暴雨的中尺度分析[J];气象;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