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倪维斗,李政;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J];节能与环保;2001年05期 |
2 |
王海青;朱传平;;山东建设大化肥多联产项目[J];农化新世纪;2005年12期 |
3 |
倪维斗,郑洪弢,李政;多联产系统实施的障碍和政策措施[J];煤炭转化;2004年02期 |
4 |
;滕州凤凰粉煤加压气化国产化大化肥多联产项目[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05期 |
5 |
步学朋;王鹏;忻仕河;梁大明;戢绪国;;煤炭气化多联产生产代用天然气分析[J];煤化工;2007年06期 |
6 |
李淑华,刘四吉;灰熔聚粉煤气化多联产方案是代油的可取途径[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年04期 |
7 |
本刊通讯员;;2×600万t/a褐煤热解多联产项目召开首次工程会[J];化肥设计;2011年04期 |
8 |
李少冰;徐国财;焦发存;李德飞;;快速热解低温煤焦油的初步分析[J];化学工程师;2009年09期 |
9 |
汪寿建;;褐煤干燥成型多联产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J];化工进展;2010年08期 |
10 |
武鹏;吴秀章;;浅析煤化工对我国能源解决方案的现实意义[J];煤质技术;2010年04期 |
11 |
李现勇,任相坤;关于煤液化多联产系统发展的思考[J];煤炭科学技术;2004年06期 |
12 |
梁鹏;巩志坚;田原宇;毕继诚;;固体热载体煤热解工艺的开发与进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13 |
曲旋;张荣;毕继诚;;循环流化床燃烧/煤热解多联供技术研究现状[J];太原科技;2008年02期 |
14 |
张宗飞;任敬;李泽海;陈钢;;煤热解多联产技术述评[J];化肥设计;2010年06期 |
15 |
张晋,段远源,李政;气化剂配比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J];化工学报;2003年12期 |
16 |
倪维斗,李政,江华;煤基多联产系统(化工过程-动力装置)的分析[J];煤炭转化;2003年04期 |
17 |
郑洪弢,倪维斗,李政;中国城市能源利用现状和政策分析[J];中国能源;2003年04期 |
18 |
赵月红,王韶锋,温浩,许志宏;过程集成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19 |
王志锋,梁鹏,董众兵,毕继诚;循环流化床多联产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煤化工;2005年05期 |
20 |
刘俊义;;煤基合成油项目工业化技术展望[J];煤;2011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