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二叠纪“古陆”问题的讨论
【摘要】:有关江西二叠纪古地理,先后有学者提出了存在九岭古陆、武功古陆、武夷古陆、井岗-天目古陆和饶二古岛的观点。通过对二叠纪地层,特别是对煤系地层的层序地层研究,以层序地层中不同层序界面、不同体系域、少数小层序(组)等为等时地层单元,编制了更高精度的古地理图,较细致地解析了二叠纪含煤盆地的发展、演化,恢复了不同海平面变化时期的古地理面貌,从而论证了在二叠纪时期均没有古陆存在。
|
|
|
|
1 |
李蓉;田景春;时国;;中-晚二叠世黔西南地区台地边缘沉积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24期 |
2 |
谢礼国,俞显忠;皖南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与成煤模式[J];安徽地质;1999年01期 |
3 |
冯建伟;戴俊生;鄢继华;黄立良;王军;;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构造活动—沉积响应[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
4 |
张汉金;徐立中;余正清;颜代蓉;;湖北省二叠纪梁山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特征与成煤规律[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8期 |
5 |
杨宝忠;夏文臣;杨坤光;;吉林中部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沉积构造背景[J];现代地质;2006年01期 |
6 |
何宝珍,晁吉祥;西北地区石炭纪古地理轮廓及沉积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2期 |
7 |
鲍永恩,黄水光;辽河口海口沉积特征及潮滩动态预测[J];沉积学报;1993年02期 |
8 |
石建平,魏怀习;济源下冶区上石炭统沉积特征兼论中条古陆[J];中国煤田地质;1993年03期 |
9 |
孙少华,张琴华,秦清香,魏洲龄;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类型及其沉积特征[J];地质论评;1994年01期 |
10 |
王嘹亮;易海;姚永坚;冯志强;金华锋;陈强;;南黄海海域晚古生代一新生代沉积演化特征[J];南海地质研究;2002年00期 |
11 |
赵宝光;云南西部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找矿前景[J];四川地质学报;2003年04期 |
12 |
赵宝光,陈友良,姚毅峰,陈志国,杜小林;滇西新生代盆地沉积特征及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J];铀矿地质;2003年06期 |
13 |
陈文华,彭和清;江西晚三叠世安源煤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5年04期 |
14 |
朱筱敏,张强,吕雪雁,孙超;塔里木盆地塔北与塔中地区东河砂岩段沉积特征对比[J];中国地质;2005年04期 |
15 |
张成;李春柏;楚美娟;史淑玲;;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
16 |
王树寅;;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气田沉积特征测井分析[J];测井技术;2006年02期 |
17 |
苏瑞其;;浅析福建省天湖山煤田德化煤矿区的找煤方向[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
18 |
李晓晖;;井网加密前后储层特征分析及方法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年08期 |
19 |
梁娟;李春初;王世俊;;珠江磨刀门河口底质沉积特征及其泥沙运移趋势[J];海洋通报;2006年05期 |
20 |
袁辉亚;;陕渑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浅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