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和GIS的洛宁县土壤侵蚀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RS和GIS技术获取土壤侵蚀的各个影响因子,结合土壤侵蚀模型,得出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强度分级,并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与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洛宁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799.29t/(km2·a),年侵蚀总量为6495744t;61%的区域为微度侵蚀或轻度侵蚀,强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洛宁县西部,面积占全县的20%,侵蚀量却占总侵蚀量的57.64%,是预防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坡度与土壤侵蚀呈现正相关关系,中度以上侵蚀在水体、农地、建设用地、森林、未利用土地等土地利用类型中呈递增现象。
|
|
|
|
1 |
闫军;;基于GIS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土壤侵蚀变化分析[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
2 |
汪东川,卢玉东,汪亚峰,罗春艳;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技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年02期 |
3 |
卢玉东,谭钦文,尹光志;土壤侵蚀空间变异性理论初步探讨[J];人民黄河;2005年07期 |
4 |
詹小国,王平;基于RS和GIS的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年02期 |
5 |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张宗科;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1年03期 |
6 |
赵晓丽,张增祥,周全斌,刘斌,谭文彬,王长有;中国土壤侵蚀与其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J];山地学报;2002年03期 |
7 |
杜军;姚孝友;孙希华;周虹;;基于GIS的山东沂沭泗河流域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1期 |
8 |
李丹;李世泉;王岩松;高燕;郭睎尧;张锋;;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遥感监测方法探讨——以黑龙江省宾县三岔河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5期 |
9 |
高龙华,张行南;RS和GIS支持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评述[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11期 |
10 |
刘克;赵文吉;胡德勇;;基于SPOT5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的北京北部山区土壤侵蚀变化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03期 |
11 |
王亚楠;胡素杰;秦奋;;RS与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以前张家沟小流域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12 |
张雪峰;何政伟;薛东剑;;金沙江流域东川地区水土流失分析[J];灾害学;2010年01期 |
13 |
张华;赵文吉;;基于RS和GIS的北京西山土壤侵蚀监测与评价[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4 |
柳艺博;常庆瑞;;RS与GIS在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
15 |
邹亚荣,张增祥,周全斌,刘斌,王百川;基于GIS的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关系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01期 |
16 |
李世泉;张树文;王岩松;李忠福;范海峰;;黑土区三江平原水土流失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7期 |
17 |
熊友胜,何丙辉;运用RS和GIS进行植被覆盖分级研究——以重庆合川市为例[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8 |
王冬梅,赵钢,钱惠康,卜兆宏;利用3S技术实现小流域水土保持的动态监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年01期 |
19 |
吴志杰;;基于GIS的漳州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分析[J];龙岩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20 |
杨洲;张世熔;吴若玉;李婷;陈肖;吴德勇;;基于RS和GIS的川中丘陵区景观格局研究——以云合镇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