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子成;郑意兰;;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企业的应用及前景[J];工业计量;2006年S1期 |
2 |
刘敏飞,朱彤,张鹤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前景[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1年01期 |
3 |
;关于我国应大力推广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建议[J];科技导报;2000年08期 |
4 |
蒋绍坚,艾元方,彭好义,杨卫宏,萧泽强,周孑民;高温空气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冶金能源;2000年04期 |
5 |
;澳大利亚能源技术最新进展[J];广西电力建设科技信息;2005年04期 |
6 |
何烈云;;高效蓄热式燃烧技术及其应用[J];南钢科技;2002年01期 |
7 |
祝玉文;AR 燃烧技术[J];小型内燃机;1997年05期 |
8 |
张毅勐,张鹤声,刘敏飞,朱彤;高温空气燃烧燃气热态试验炉非稳态数值模拟[J];能源研究与信息;2003年03期 |
9 |
祁海鹰,李宇红,由长福,徐旭常;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国际发展动态[J];工业加热;2003年01期 |
10 |
高增丽,邢桂菊;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中炉膛内流场的冷态模拟及实验[J];冶金能源;2005年03期 |
11 |
贺洁;;浓、稀相燃烧技术的应用[J];上海电力;1997年05期 |
12 |
吴承康;燃烧技术与燃烧科学[J];百科知识;1994年08期 |
13 |
侯晓春;俄罗斯燃烧技术一瞥[J];国际航空;1997年03期 |
14 |
唐苗;李文杰;;美国研发一种新型燃烧技术——中心燃烧[J];飞航导弹;2011年10期 |
15 |
竺乃宜,李学芬;高温空气电子浓度的实验测定及对理论图表的检验[J];宇航学报;1987年02期 |
16 |
朱建国;吕清刚;牛天钰;宋国良;那永洁;;煤粉高温空气燃烧与氮氧化物生成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8期 |
17 |
吴道君,吴道洪;高效节能、低污染燃烧技术[J];陶瓷;1999年05期 |
18 |
李志荣,赵津;催化燃烧技术机理及其研究进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5期 |
19 |
苍大强;联合国环保署(UNEP)及一种新的洁净高效燃烧技术[J];工业炉;2000年04期 |
20 |
贾明生,冯耀勋;几种低NOx排放特性的工业炉窑燃烧技术[J];工业加热;2004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