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冬季一次大雾形成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正 本文以一次少见大雾天气为个例,从冷却条件、水汽条件、凝结核、烟雾混合方面,综合高空形势、地面形势、卫星云图、逆温层等因素,来讨论大雾天气的形成、持续、发展的原因,并从逆温层、烟雾混合等方面分析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的成因。以此来揭示大雾的预报着眼点及此类天气情
|
|
|
|
1 |
刘文杰,李红梅;西双版纳山地逆温资源评价[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7年03期 |
2 |
李攀贵;测温元件滞差对逆温层高度探测的影响[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
3 |
刘书忠,刘连兴,宋玉安;逆温对声传速度影响的气象分析—以寒山寺钟声远传为例[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4 |
刘文杰,李红梅;我国西双版纳雾资源及其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6年03期 |
5 |
冯振武,亢建荣,胡岩;乌鲁木齐南郊逆温带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J];新疆气象;1996年06期 |
6 |
但尚铭;特殊天气条件下逆温特征的声达探测[J];气象;1987年11期 |
7 |
李文霞;隆冬东亚冷空气湖及其天气气候特征[J];气象;1992年12期 |
8 |
朱韶峰;山丘盆地辐射逆温与大气污染的关系[J];浙江气象;1995年02期 |
9 |
杨民,杨文科,王庆梅,王小勇,何金梅;兰州市冬季空气质量潜势预报[J];甘肃气象;2003年01期 |
10 |
霍治国,李世奎,杨柏;中国亚热带山地逆温资源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