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的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
【摘要】: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生态环境建设是关键.西北地区近些年来在生态恢复方面已开展了不少研究和成功的试验示范,如陕北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等.但从总体来说,退化仍在继续,各省区虽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但一般都是粗线条或政策性的.如何协调和实施西北地区的生态恢复,还有待于深入探讨.本文在分析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和过程、主要退化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以及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
|
|
|
|
1 |
刘兰芳;;红壤丘陵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生态恢复对策——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2 |
陈怀顺,赵晓英;西北地区不同类型区生态恢复的途径与措施[J];草业科学;2000年05期 |
3 |
覃志刚,陈林武,朱志芳,罗小华;盆北山地退化生态系统“一坡三带”治理模式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
4 |
陈彩虹;吴锦奎;;黄土高原矿业城区生态环境的退化与修复——以甘肃省白银市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2期 |
5 |
王红新;;恢复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池州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6 |
陈洪全;张忍顺;;废黄河三角洲生态修复设想[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
7 |
谢锦升,杨玉盛,解明曙;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J];水土保持研究;2004年03期 |
8 |
刘男男;周欣荣;;浅谈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与其生态恢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
9 |
于秀波;我国生态退化、生态恢复及政策保障研究[J];资源科学;2002年01期 |
10 |
赵德志,张兰军,魏涛;贵州喀斯特地区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环境影响因子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5年05期 |
11 |
冯香平;;浅谈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问题[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6年04期 |
12 |
崔英伟;京西北沙化发展区生态退化机理及治理方略[J];环境保护;2004年10期 |
13 |
刘苑秋;亚热带红壤区生态退化及生态恢复研究综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
14 |
朱丽;;关于生态恢复与生态修复的几点思考[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5 |
韦复才;周游游;唐健生;;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恢复治理途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6 |
张洪生;刘金铜;刘慧涛;徐友信;李志祥;高树红;于淑会;;河北省太行山区石灰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复垦工程技术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03期 |
17 |
李天煜;我国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事业问题剖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03年06期 |
18 |
郭和蓉,卢小良,廖宗文,毛小云,叶振邦;香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探讨[J];草业科学;2004年09期 |
19 |
马松尧,王刚,杨生茂;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与生态恢复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4年05期 |
20 |
夏汉平,黄娟,孔国辉;油页岩废渣场的生态恢复[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