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芳;郭赞;徐瑛;王昕;布会敏;钟宁;张翼;周兆年;;间歇性低压低氧与连续性低压低氧对大鼠血液动力学作用的比较(英文)[J];生理学报;2008年06期 |
2 |
X.Y.Xu,M.W.Collins,许世雄;支架血液动力学(英文)[J];医用生物力学;1997年04期 |
3 |
范仁梅;生物力学中一朵盛开的“野花”——评《血液动力学原理和方法》[J];力学季刊;1998年01期 |
4 |
谭红平;唐显玲;;血液动力学变化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进展[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7年02期 |
5 |
王忠,崔长琮;心室同步起搏的血液动力学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1995年04期 |
6 |
刘长文,王海燕,周明根,秦宗和,陈桂华,赵金营;常用呼吸方式对血液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1999年01期 |
7 |
陈书宇,姚伟;脑血管疾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
8 |
关怀敏,王翠花,刘瑞云,张延荣,黄振文;心肌缺血─再灌注白细胞介素-1的变化及其与血液动力学关系[J];中国急救医学;1999年06期 |
9 |
马宁,傅向华;犬心房-希氏束顺序起搏的心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研究[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年01期 |
10 |
柳登高,马绪臣,谷春;兔颈部动静脉瘘血液动力学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年02期 |
11 |
朱参战,崔长琮,张全发,薛小临,傅文,刘维维,刘引会,徐琳;右室双部位起搏与双室同步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对比研究[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年01期 |
12 |
盛华均;孙善全;;左髂总静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年06期 |
13 |
蔡文训!050000石家庄市,董振明!050000石家庄市,康荣田!050000石家庄市,韩建民!050000石家庄市,曹阳!050000石家庄市,刘金凤!050000石家庄市;低温对麻醉犬血液动力学及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年05期 |
14 |
;血液与循环生理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2年02期 |
15 |
陈书宇,安悦;颅内压血液动力学模型的稳定性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16 |
陈珍;袁奇;申娜;崔长琮;;颅内Willis环三维稳态及非稳态血液动力学计算[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17 |
裴建明,李红梅,牛国保,朱妙章,臧益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血液动力学的作用及与植物性神经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
18 |
;血液与循环生理[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1999年05期 |
19 |
吕岚,陈泳;局部扩张血管段的血液动力学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1年01期 |
20 |
吴明海,孙晓明,管靖华,秦延江;体外血栓形成机理的实验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