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声器阵列的宽带自适应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摘要】:介绍了基于传声器线性阵列的常规相移一时延波束形成理论,分析了线性传声器阵列的指向性以及影响其指向性的因素,并对其空间增益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宽带自适应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仿真结果。
|
|
|
|
1 |
潘红兵,刘越,任志良;声纳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集成化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1997年12期 |
2 |
齐娜;;传声器阵列恒定束宽波束形成[J];电声技术;2006年09期 |
3 |
邱宏安;闫雷;罗超;;一种用时变FIR滤波器实现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4 |
刘云,李志舜;正交采样波束形成器[J];鱼雷技术;2003年01期 |
5 |
苏为;雷开卓;连明;;基于复数权值FIR滤波器的宽带波束形成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4期 |
6 |
刘彦杰;张田文;张学良;;基于Lifting Scheme的自适应小波滤波器组的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7 |
孙立辉;王永仲;周冰;;基于局部统计特征的自适应红外背景抑制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
8 |
万政伟;惠晓威;;智能天线自适应滤波器算法研究及分析比较[J];信息化纵横;2009年17期 |
9 |
刘毅;焦亚冬;杨银堂;文博;;一种抑制总线串扰的自适应时空编码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0年06期 |
10 |
刘杨;吕恒毅;谭立国;陈兴林;宋申民;;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自动化仪表;2011年03期 |
11 |
陶亮,丁国祥,张德龙,张良震;神经网络用于相关噪声的自适应抵消[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5年05期 |
12 |
张登洪,包晓瑜,赵锡均,杨江,覃霖;一种基于梯度信息的自适应FIR滤波器的设计[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4年03期 |
13 |
李乔,吴捷;自适应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年12期 |
14 |
梁红,李志舜;基于高阶累积量的自适应IIR线谱增强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5 |
王敏;杨淑媛;吴顺君;;基于多速率滤波器组的UWB脉冲波束形成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12期 |
16 |
范骏;姚善化;;矿井通信的自适应滤波器简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8年01期 |
17 |
韩慧鹏;梁红;胡旭娟;;自适应IIR陷波器在信号检测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8年02期 |
18 |
刘平;李人宪;;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的VMAS车速信号处理[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11期 |
19 |
蔡履中,王玉荣,王浩;光折变动态存取自适应联合变换相关器[J];光电子.激光;1997年02期 |
20 |
朱广信,陈彪,金蓉;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声源定位[J];电声技术;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