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线的保稳降维方法及其在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应用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其基本点是先求取时间响应曲线,将这些曲线按一定原则分为互补簇.利用满秩的线性变换,将高维的轨线映射到一系列两自由度的空间中,从而将原系统的全部动态特性转化到这些低自由度的轨线中.按照这个思路研究有界稳定性,提出了互补簇簇际能量壁垒准则(CCEBC).它将多刚体轨线中的信息映射到两簇惯量中心的等值轨线所对应的(扩展)相平面上,从中提取动态行为的本质信息.对映象轨迹离开临界轨线的程度进行评估后,以最小值准则聚合,作为原多维轨线的稳定裕度.这种方法普适于非自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有界稳定性量化分析,并被工程化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量化分析的商品软件包,在中国、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工程应用.按照同样的思路研究动力系统的分岔与混沌,提出了坐标平面投影法.将n维变量分为一个2维子系统X_s和与之互补的X_A.先对模型进行分析,将X_A处理为参数,研究子系统X_s的2阶特征方程,求出其相平面性态与X_A的关系,得到分岔条件.然后考虑特定的轨线X(t),将其子集X_s(t)放在相平面中表示,而将其补集X_A(t)置于参数空间中描述.在每个积分步i内,“冻结”参数空间中的位置X_A(t_i),而在积分步i终了时刻按照实际轨迹分别修正X_s和X_A,故不会引起的误差的积累.根据X_A(t)经过上述分岔面的时间,可以找X_s(t)性态突变的位置,从而清楚地分析高维分岔和混沌的本质.作为示例,对Lorenz系统的混沌机理进行了清晰的剖析.按照这个思路,还研究了转子动力学中的分岔、混沌和非线性振动模式.
|
|
|
|
1 |
柳洪义,闻邦椿;一类轮腿结合式步行机的最优稳定裕度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
2 |
刘苏南;;关于稳定裕度的两点讨论[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3 |
张佑杰,博金海,吴少融,王飞;两相流稳定裕度[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
4 |
葛淑君;;变系数变延迟微分方程的单腿θ-方法稳定性[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
5 |
夏昌浩;吉培荣;刘平;;理工科电类课程中稳定裕度概念及讨论[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3期 |
6 |
张飞华;罗毅初;杨勇;;地区电网电压稳定的一般分析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0期 |
7 |
王晓霞,王永初;鲁棒状态控制器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S1期 |
8 |
李洪超;史忠科;田福礼;唐炜;;多回路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稳定裕度的确定[J];飞行力学;2006年03期 |
9 |
毛维杰;离散区间系统的二次稳定性及其稳定裕度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4年04期 |
10 |
黄亮;王秋良;余运佳;;用修改的Gandalf软件对HT-7U装置TF和PF线圈的稳定性分析[J];低温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
11 |
郑惠萍;陆永杰;薛飞;;Jeffcott转子系统分岔点预测[J];河北工业科技;2010年03期 |
12 |
李训经;关于分布参数系统最佳调节器的稳定裕度[J];控制理论与应用;1986年01期 |
13 |
谢超;刘鲁源;;油田采油污水处理的溶解氧浓度PID控制稳定参数域综合[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4 |
刘治;倪杰;文俊朝;章云;王耀南;;基于参数不敏感设计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11期 |
15 |
杜正旺;周海全;哈恒旭;胡希同;仲崇山;;等面积法则在铁磁谐振分析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07期 |
16 |
赵志魁,王立琦,韩崇昭,万百五;H_∞ 控制理论在鲁棒控制中的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
17 |
郑惠萍,薛禹胜,陈予恕;非线性转子系统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5年09期 |
18 |
史国军,杨成梧,邹云;线性参数不确定系统的H_∞鲁棒控制器设计(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3年04期 |
19 |
王龙,黄琳;系统族的稳定裕度[J];系统科学与数学;1994年02期 |
20 |
毛维杰;区间矩阵二次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