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主要整地技术的探析
【摘要】:整地技术对退耕还林建设成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总结宁夏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中"88542"、隔坡环山带子田、鱼鳞坑和漏斗式四种主要整地模式,分析各种整地模式的特点,提出合理的整地措施,为同类型区的造林整地提供有益的借鉴。
|
|
|
|
1 |
高艳鹏;赵廷宁;骆汉;陈琳;韩愈;王振华;;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
2 |
徐洁,张守军,何发钧,刘建平,雅玉霞
,常富礼,何治富,杨凌波,徐彩玲;沙棘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片带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J];沙棘;2005年02期 |
3 |
白文娟;焦菊英;张振国;;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土壤种子库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2期 |
4 |
李登武;张文辉;任争争;王敏茹;;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5期 |
5 |
巢世军;赵先贵;任桂镇;董琳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特征及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
6 |
李建国;韩富杰;;黄土丘陵沟壑区油松造林技术研究[J];榆林科技;2007年06期 |
7 |
张振国;范变娥;白文娟;焦菊英;;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年01期 |
8 |
孙强;薛智德;张丽萍;;延安研究区植被分步恢复的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2期 |
9 |
叶海英;赵廷宁;赵陟峰;;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几种不同人工水土保持林枯落物储量及持水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年01期 |
10 |
滕大尧;张崇实;;坚持走林—牧—粮之路[J];内蒙古林业;1981年01期 |
11 |
韩黎明;;延安城区“三山”绿化模式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6年04期 |
12 |
张振国;黄建成;焦菊英;白文娟;;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人工柠条林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空间变异[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4期 |
13 |
刘志超;杨改河;杜英;冯永忠;王得祥;;退耕还林(草)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民经济生活影响的分析——以安塞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1期 |
14 |
赵陟峰;赵廷宁;叶海英;杨小梅;;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人工林枯落物水文特性[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
15 |
王闰平,高志强,苗果园,张国红;黄土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资源条件与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1年03期 |
16 |
郭建斌;赵陟峰;骆汉;;晋西黄土区刺槐林种植密度对植被生长状况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1期 |
17 |
王振军;;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间作土壤养分和水分动态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
18 |
李惠茹;张文辉;范红霞;林洋;;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南沟流域景观的功能类型构成[J];林业科学;2011年04期 |
19 |
刘与立;马达;王宏;;固原地区几个灌木树种的初步调查[J];宁夏农林科技;1983年04期 |
20 |
李明,王曰鑫,冯慧春;黄土丘陵沟壑区陡坡地开发利用技术研究[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8年01期 |
|